高楼控引大江流,狮子山头迹尚留。
天意自分南北堑,偏安时作帝王州。
朱栏凭尽三吴盛,碧水飘来六代愁。
岂为埋金无王气,何缘诚意不如娄。
高楼控引大江流,狮子山头迹尚留。
天意自分南北堑,偏安时作帝王州。
朱栏凭尽三吴盛,碧水飘来六代愁。
岂为埋金无王气,何缘诚意不如娄。
《阅江楼》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对阅江楼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联“高楼控引大江流,狮子山头迹尚留”,开篇即以壮丽的景象引入,高楼矗立于大江之畔,狮子山的痕迹依然可见,既描绘了阅江楼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犹存。
颔联“天意自分南北堑,偏安时作帝王州”,通过“天意”二字,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感慨。南北堑的划分,象征着历史的分野,而“偏安时作帝王州”则反映了在特定时期,即使处于偏安之地,也能成为帝王之都,暗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颈联“朱栏凭尽三吴盛,碧水飘来六代愁”,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与自然的对比。朱栏代表的是繁华与辉煌,三吴盛指的是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而碧水飘来的六代愁,则是借水波的流动,象征着六朝更迭带来的忧愁与哀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尾联“岂为埋金无王气,何缘诚意不如娄”,以疑问的形式,探讨了为何阅江楼虽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却未能像某些地方一样显现出王者之气,以及为何诚意不如其他地方。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历史现象的思考,也蕴含了对个人或地方特质的反思。
整体而言,《阅江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一溪屡涉溪流浅,廿里穷源临绝巘。
云间仄径细如萦,霜后枯葼齐若剪。
沙崩石烂阻危攀,磴断崖悬还斗转。
已惊汗裌泫馀滋,更拟班荆息微喘。
未昏斜照白波沦,直下遥空青雾卷。
粤初川岳各流形,自是阴阳始昭辨。
谁开壑谷通片云,重为封圻制钩键。
神工使解铲崔嵬,世路何庸增连蹇。
舍车未免役孱躯,支策聊将收胜践。
枌榆连荫壮且衰,姻友关情行孰遣。
吾生已付一浮沤,此足宁堪几重趼。
莫投山馆睡齁齁,雨撼窗扉灯晛晛。
寒鸡呼梦报诗成,旷怀直为朋知展。
韩干画出曹将军,干惟画肉犹逼真。
昂藏四顾欲飞去,老奚安知马有神。
想当此马未画时,朝刷吴越暮燕秦。
顿辔长鸣风动地,不数骅骝与骐驎。
当时用舍那知许,粉墨萧条尚雄武。
千金骏骨何足论,万世长留群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