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长淮逝水恨滔滔,清流乱黄流。
看东潴洪泽,南连扬越,西控吴头。
蚌埠云屯虎落,跃马喜高秋。
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
千古英雄成败,几凤阳濠泗,说项归刘。
问青天无语,沈醉抚吴钩。
染燕支、薄描金粉,付酒徒、乘兴画沧洲。
重回首,话兴王事,雾惨山愁。
吊长淮逝水恨滔滔,清流乱黄流。
看东潴洪泽,南连扬越,西控吴头。
蚌埠云屯虎落,跃马喜高秋。
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
千古英雄成败,几凤阳濠泗,说项归刘。
问青天无语,沈醉抚吴钩。
染燕支、薄描金粉,付酒徒、乘兴画沧洲。
重回首,话兴王事,雾惨山愁。
这首词以"吊长淮逝水恨滔滔"开篇,描绘了淮河浩渺的水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清流乱黄流"一句,将清澈的淮水与浑浊的黄河相提并论,寓含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交融。
接下来,词人笔触转向淮河的地理形势,提及东至洪泽湖,南接扬州和越地,西至吴地,展现了淮河的广阔流域和战略要冲。"蚌埠云屯虎落"描绘了军事重镇的雄壮景象,"跃马喜高秋"则传达出豪迈的战斗气息。
"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进一步强调了淮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犹如天然的防线守护着江南地区。词人随后回顾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如凤阳、濠泗等地的战争,以及项羽、刘邦等人物的成败,展现出淮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问青天无语,沈醉抚吴钩"表达了词人对历史沉思的寂寥与无奈,而"染燕支、薄描金粉"则借绘画比喻历史的渲染和描绘。最后,词人回首过去,感叹兴衰更替,眼前是"雾惨山愁"的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八声甘州·临淮道中》以淮河为背景,融历史感慨、地理描绘与个人情感于一体,展现了词人对淮河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