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郡圃观稻》
《郡圃观稻》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谁取霜禾种,来依郡圃栽。

芒随虎掌熟,畦作佛袍开。

自应蝉鸣候,应无蟹齧灾。

公庖丰甑饭,知免拾颜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ùnguāndào
sòng / sòngxiáng

shuíshuāngzhǒngláijùnzāi

mángsuízhǎngshúzuòpáokāi

yìngchánmínghòuyìngxiènièzāi

gōngpáofēngzèngfànzhīmiǎnshíyánméi

翻译
是谁收割了霜降后的谷物,拿来在郡里的园子里种植。
稻穗像老虎的脚掌般逐渐成熟,田垄如同佛袍般展开。
它们自然会随着蝉鸣的季节生长,不用担心螃蟹的啃食成为祸害。
官家厨房里的米饭充足,我们知道你不必再去捡拾路边的谷粒充饥。
注释
霜禾:指经过霜冻的谷物,可能指晚秋或冬初的稻谷。
郡圃:郡里的园子,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公共园林。
虎掌熟:形容稻谷熟透,比喻饱满的样子。
佛袍开:形容稻田整齐如佛袍的纹路,象征丰收。
蝉鸣候:蝉鸣的季节,夏季。
蟹齧:螃蟹啃食,可能指虫害。
公庖:官府的厨房。
甑饭:古代炊具,蒸饭。
拾颜煤:捡拾路边的谷粒,形容生活困苦时不得不做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事勤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开头“谁取霜禾种,来依郡圃栽”两句,写出了人们在收获了成熟的稻谷后,又将种子带回家园进行再次播种的循环过程,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生命的连续性。

接着,“芒随虎掌熟,畦作佛袍开”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稻米成熟后的景象。这里的“虎掌”指的是稻穗的形状,而“畦作佛袍开”则是比喻稻田中排列整齐的禾本植物,像是打开的佛家袈裟,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第三句“我自应蝉鸣候”,通过对声响的描写传达了季节更替的信息。蝉鸣是秋天常见的声音,诗人通过蝉鸣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

紧接着,“应无蟹齧灾”则表明在这个季节里,稻谷成熟而没有遭受虫害,是一种吉祥与丰收的象征。

最后两句“公庖丰甑饭,知免拾颜煤”,写的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粮食,所以不必再去拣拾残余的米粒,这里的“颜”指的是稻田中剩下的米粒,而“煤”则是对未能完全收获而遗留在地面的稻谷的形象比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农民在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劳动成果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采桑曲

野雉朝雊雊且飞,谁家女儿采桑归。

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

(0)

香印

量酌香尘尽左旋,曾烦巧匠为雕镌。

萤穿古篆盘红燄,凤绕回文吐碧烟。

画内仅容方寸地,数中元有范围天。

老来无复封侯念,日日移当绣佛前。

(0)

王都事家听周子奇吹笙

隔水吹笙引凤鸣,十三声外柳风清。

风流自有王子晋,留取清樽吸月明。

(0)

小车铭

员盖象天,方舆则地。轮法阴阳,动不相离。

合之嗛嘘,疏达开通。两辎障邪,尊卑是从。

輗軏之用,信义所同。

(0)

七夕

金井西风梧叶稀,穿针楼上月光微。

天孙也赴今宵约,不赐人间巧样机。

(0)

题观奕图

去年曾到烂柯山,看着残棋不肯还。

自是太平舒化日,神仙都只在人间。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