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连雨江涨二首·其一》
《连雨江涨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越井冈头云出山,牂牁江上水如天。

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

(0)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连续降雨导致江水暴涨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先生过往之年的深刻记忆。开篇“越井冈头云出山”即设定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云气从远处的高山中升腾而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紧接着,“牂牁江上水如天”则描绘出了江水激荡、波涛汹涌的情形,仿佛江水与天空相连,显示出雨后的江面异常宽阔。

“床床避漏幽人屋”一句,则转向了人们在这场灾害中寻找避难之所的景象。这里的“床床”用来形容人们躲藏于家中的情状,反映出雨后生活的不便与困顿。而“浦浦移家蜑子船”,则是对那些被迫离开原住地,搬到船上的人们的描写。“蜑子船”这一形象极具画面感,展现了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腻。

接下来的“龙卷鱼虾并雨落”一句,更进一步渲染了大自然在这场暴雨中的狂野与力量。这里的“龙卷”,比喻着风雨交加的情景,而“鱼虾并雨落”,则将动植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紧密相连,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充满威胁的自然世界。

最后,“人随鸡犬上墙眠”则以一种超脱现实的角度来描绘人们在这场灾害中的无奈与困境。这里的人们被迫逃到高处,连家禽都一同躲避在墙头之上,形象地表达了雨灾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整首诗以“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作为收尾,不仅点明了江涨的直接影响,也让人联想到往昔岁月中的一段经历。这里的“楼下平阶水”,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的描写,而“长记先生过岭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某位先生的深刻怀念和尊敬之情。这一结尾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回味,也是对往事的追思。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

虽沾寸禄已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

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

敛迹俛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

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

空歌汉代萧相国,肯事霍家冯子都。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

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兴来逸气若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

别离短景何萧索,佳句相思能间作。

举头遥望鲁阳山,木叶纷纷向人落。

(0)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0)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0)

秋池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0)

咏王大娘戴卒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0)

麻姑山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儗种灵芝。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