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池塘景象,通过对水、光线和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寂寞。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声词,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首句“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中,“冷涵秋水”生动传达出秋季池水的清凉与透明,而“一片澄明见底空”则描绘了水质之清,可以看到池底,给人一种洁净无瑕的感觉。
接着“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两句,诗人通过对阳光与云彩相互辉映的描写,以及秋风吹落树叶,水面上漂浮着金色的叶片这一景象,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和生动。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两句则从植物的生长状态入手,“香啼蓼穗娟娟露”形象地描绘出蓼科植物在秋天的生长状况,而“乾动莲茎淅淅风”则传达了秋风轻拂水面,带起涟漪的声音。
最后,“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悲凉。晨曦无意间映照在渐渐稀疏的头发上,诗人不禁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寒冷与雪花感到悲哀,而这一切都通过镜中反射出的光线来加深这种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个秋天特有的氛围。
黑云沉沉压城隅,城中食尽雀鼠无。
谁其死守右骨都,饥来脍人为朝餔。
可怜窈窕三罗敷,肌如冰雪颜如荼。
再拜乞充君庖厨,解妆请代姑与夫。
妾年尚少甘且脆,姑与夫老肉不如。
请君先割妾膏腴,味香不负君刀殳。
食之若厌饫,愿还妾头颅。
姑老夫无子,妾命敢踟蹰。
有女年十馀,缇萦亦不殊。
哀求赴汤镬,保父千金躯。
保父千金躯,泉下报章渠。
无嫌女身小,一饱只须臾。
须臾饱亦可,章渠单杀我。
天生娇女身,为君供鼎俎。
生无谐俗骨,雅性在山水。
江淮与河汉,涉历非今始。
暮春理轻策,忽来五千里。
今陵旧陪京,严城高百雉。
我行骑敝驴,落日过都市。
父老为我言,未语先垂涕。
六街址尚存,高台平似砥。
宫阙禾黍中,瑟瑟秋风起。
独有秦淮流,千年不复改。
异哉秦始皇,金埋王气死。
天道本好还,二世亦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