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虽著侍臣冠,忧国曾无一日欢。
正色立朝从古少,犯颜论事似君难。
思贤会见重相得,乐圣何妨且自宽。
回首高风谁复继,凛然名节照人寒。
向来虽著侍臣冠,忧国曾无一日欢。
正色立朝从古少,犯颜论事似君难。
思贤会见重相得,乐圣何妨且自宽。
回首高风谁复继,凛然名节照人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忧虑和对贤臣的怀念之情。
“向来虽著侍臣冠,忧国曾无一日欢。”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着官帽,身份显赫,但由于时局所迫,一直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从未有过真正的快乐时刻。这里反映了诗人的深沉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
“正色立朝从古少,犯颜论事似君难。” 这两句强调的是在历史上能够直言不讳、面带正色向君主进谏的臣子是非常罕见的。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敢于犯颜直谏之臣的尊敬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当前朝政的失望。
“思贤会见重相得,乐圣何妨且自宽。”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能够遇到、看到或与贤能之士交往时的心理状态。在诗人的心中,这种相遇是一种难得的喜悦,足以使自己暂时忘却忧虑。
“回首高风谁复继,凛然名节照人寒。”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遗产进行反思。诗人回望过去,那些高洁的气节和精神,如同寒冷的空气一般,让后人感到敬仰而又难以企及。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历史人物品格的赞美,是一篇集忧国怀贤于一身的佳作。
我欲发奇语,令君四座皆骇然。
大造玉成类冰炭,此意荒忽难为传。
自非南荒封豕闯然起,安得西山费氏贞孝相纶连。
母守经,子达权,死者玉碎生瓦全。
舍此岂复有人理,自郐以下无讥焉。
我闻陆机词赋重世德,乃有廷璜昆季扬其先。
皭然耿光照家乘,孝子慈孙弥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