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台秋兴和汪茗生同年四首·其四》
《苏台秋兴和汪茗生同年四首·其四》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

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

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

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一座孤城在深秋时节所呈现的苍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变迁对城市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的交织。

首联“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点明主题,战乱后的孤城在深秋时节,引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这里的“百感并”,不仅指季节的变换,更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颔联“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状落寞的对比。开府原本是地方官员办公的场所,如今却不再是方镇的官署,而“栖笳”则暗示着战争后的宁静,但这种宁静中仍能感受到过去的影子,如同故家的营房,虽物是人非,但那份记忆犹存。

颈联“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卷。烟雾缭绕,山树相连,层峦叠嶂,湖田广阔,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静谧而辽阔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着战乱后社会的荒凉与萧瑟。

尾联“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将视角转向了生活在战乱之后的普通百姓。几辈遗民在寒冷中洒下泪水,他们的哀伤与痛苦,通过暮蝉的凄厉叫声得以体现。这一联直接抒发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乱后社会的变迁与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秋夜

鼓角动谯楼,星河烂不收。

梧桐双井月,砧杵一城秋。

坐久销清夜,时危易白头。

旧游零乱尽,归兴满南州。

(0)

绝句六首·其三

高桃花发江林里,蝶弄莺衔四散飞。

便开金盏留连看,莫放青春造次归。

(0)

为彦中题画

青山之青如佛头,白云化作寒泉流。

世间尘土飞不到,眼中景物俱清幽。

若人自是好静者,岂非五柳先生俦。

每托琴书写高兴,脱屣乐从鱼鸟游。

却笑时人苦不达,但知声利孜孜求。

无异贪程夜行客,漏尽鸣钟犹未休。

君不见小虞塘西玉峰下,一庵已遂吾菟裘。

共论心事肯相过,斗酒当为山妻谋。

(0)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其三

监国裨皇政,忧劳二十年。

龙楼方爱日,鹤驭遽宾天。

巳失群生望,空馀万世传。

长江一掬泪,流恨绕虞渊。

(0)

秋夜九首·其一

桐风弦商声,竹露琤寒滴。

室幽月离离,壁古虫唧唧。

迟莫行可企,朱明奄成昔。

方来无新欢,既逝多故戚。

晶晶窗下灯,照我为生客。

(0)

四时词·其一

海棠睡足东风晓,金垆香烬余烟袅。

游子伤春未得归,迢迢绿遍天涯草。

锦屏围暖树交花,清露流珠湿绛霞。

窗前有梦随蝴蝶,门外无人啼乳鸦。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