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江月·其九》
《西江月·其九》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词  词牌: 西江月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溯晨潮。

望罢乾终姤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0)
注释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起点。
阳:指温暖、光明或生命力。
三旬:每三十天。
复卦:六十四卦之一,象征事物的循环和复苏。
溯:逆流而上,比喻事物的回归。
乾:八卦之一,代表天,象征阳刚。
姤兆:卦象中的变化,预示着事物的转变。
寒暑:寒冷和炎热,指季节变化。
中宵:半夜。
姤象:卦象中阴与阳的交汇。
炼药:古代炼丹或制药。
昏晓:黄昏和黎明,指一天的交替。
翻译
冬至时节阳气初生,每三十天增加一个阳爻。月亮运行到复卦阶段,如同早晨的潮汐。
观察完毕乾卦的变化,预示着姤兆的到来。太阳又开始划分寒暑,阳气在深夜重新升起。
午后时分,姤象显示阴气初现。炼制药材要知道昼夜更替。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伯端的《西江月·其九》。从词中可以看出,张伯端在描述冬至这一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界的景象。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这两句描绘了冬至后,太阳逐渐回暖,阴气减少,阳气加强的过程。这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变化的一种写照,也反映了自然界在冬至之后开始向春天转变。

"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这两句则是在描绘夜晚星象的变化,可能是指观察天象以预测未来之兆。这部分文字较为抽象,需要结合古代星相知识来深入理解。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 这几句表达了白昼与夜晚、寒冷与酷热交替的景象,以及自然界在这种变化中的和谐统一。其中,“午时姤象一阴朝”可能是在说午后阳气达到顶峰,开始向阴气转换。

"炼药须知昏晓。" 最后的这句,很有可能是在比喻人生的修炼过程,也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规律的体悟。在古代文化中,“炼药”常常象征着道家修炼之术,这里则可能在比喻如何在昏晓(即早晚)这两种不同状态下,寻求生命的平衡与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宇宙规律和生命节奏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寻安乐窝故址

范阳移寓后,读易此林阿。

画自先天启,经传后进多。

玄言探河洛,幽意閟藤萝。

击壤闻遗咏,高山想旧窝。

(0)

清明

钻燧青烟起,看花旧国迷。

绿杨萦绪发,黄鸟傍愁啼。

歌去终逃禄,吟来异执圭。

故园松槚泪,遥寄岭云西。

(0)

送崔司马之许州·其一

送子佐繁昌,驱车颍水阳。

途逢洗耳客,郡接聚星乡。

贤里何人住,春流几处芳。

因君慕高躅,不独海沂康。

(0)

和四兄咏瓶中芍药

攀翻出兰砌,香霭入帘栊。

滋艳宜添水,障容更怯风。

幸逢纤手摘,得厕绮筵中。

犹胜微丛下,春枝夜夜空。

(0)

上元夜看游者和公干·其一

芳年乐事新,月色映灯轮。

九陌歌钟动,千门火树春。

粉香吹作雾,衫影乱飘尘。

愿假千场戏,淹留巧笑人。

(0)

荣庄李贵妃挽词·其二内制

平生宠未歇,兹夕来何迟。

寂寂云光落,姗姗仙步疑。

授环徒有眷,傍辇更无期。

何异姑繇水,凄然望乐池。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