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安乐窝故址》
《寻安乐窝故址》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范阳移寓后,读易此林阿。

画自先天启,经传后进多。

玄言探河洛,幽意閟藤萝。

击壤闻遗咏,高山想旧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寻安乐窝故址》。诗中描绘了诗人探访昔日安乐窝遗址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范阳移寓后”,点明了诗人从范阳迁居而来,为后续的寻访活动设定了背景。接着,“读易此林阿”则暗示了诗人在此地阅读《易经》,寻求智慧与启示,体现了他对古代经典文化的深厚兴趣和敬仰之情。

“画自先天启,经传后进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地位,它不仅启发了前人的智慧,也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与传承的重要资源。这里的“画自先天启”可能暗喻《易经》中的象数之学,而“经传后进多”则强调了《易经》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玄言探河洛,幽意閟藤萝”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易经》的深奥玄妙与自然界的神秘之美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易经》深刻内涵的探索与感悟,同时也借自然景观的幽静与深邃,隐喻了《易经》所蕴含的深远哲理。

最后,“击壤闻遗咏,高山想旧窝”两句,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寻访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击壤”这一古代民间游戏,诗人仿佛听到了先贤们留下的咏叹之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智慧的敬仰。同时,“高山想旧窝”则寄托了诗人对安乐窝遗址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安乐窝遗址的寻访与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历史人物及其智慧的深切缅怀。诗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情追忆。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郴江百咏并序·漏天

从古常闻有漏天,此言恐是里人传。
山深自合常多雨,不是娲皇补未全。

(0)

郴江百咏并序·妙胜寺

谁营僧舍近西城,今与行人作短亭。
庭下秋风花簌簌,门前春水竹青青。

(0)

郴江百咏并序·南塔寺

江岸南峰对石城,僧房高在乱云层。
台前天阔秋多月,塔上风微夜有灯。

(0)

郴江百咏并序·山阴堂

修竹苍苍似剡川,浮觞可继永和年。
不知谁有羲之笔,欲写兰亭第二篇。

(0)

郴江百咏并序·石城

郴江淼淼接湘天,层壁重崖北水边。
数日东风春浪恶,渔舟不是莫愁船。

(0)

郴江百咏并序·苏仙祠

羽节云旌事已空,旧庵今在最高峰。
拂坛不见当时竹,系马犹存旧日松。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