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马在深闼,剖箱为之槽。
追鸡忽踏瓦,击豕先趋牢。
瓶盎尽翻倒,窗棂便摧烧。
比舍破斧声,誓不遗秋毫。
醉饱发高唱,裸卧纷爬搔。
一妇牵出窖,争先起群嚣。
老冤方惴惴,执爨供刍茭。
齐俗固强悍,吞恨乌能消。
每值毕骑过,或伺中途要。
驱来授畚锸,临穴无一逃。
所报或匪仇,玉石躯命淆。
仇杀迭相寻,将怒兵能挑。
昨日长平坑,今日阿房焦。
系马在深闼,剖箱为之槽。
追鸡忽踏瓦,击豕先趋牢。
瓶盎尽翻倒,窗棂便摧烧。
比舍破斧声,誓不遗秋毫。
醉饱发高唱,裸卧纷爬搔。
一妇牵出窖,争先起群嚣。
老冤方惴惴,执爨供刍茭。
齐俗固强悍,吞恨乌能消。
每值毕骑过,或伺中途要。
驱来授畚锸,临穴无一逃。
所报或匪仇,玉石躯命淆。
仇杀迭相寻,将怒兵能挑。
昨日长平坑,今日阿房焦。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士兵的生活状态和残酷环境。诗人以马匹被拴在深宅内,作为战利品的象征,揭示了军队对平民的侵扰。追鸡踏瓦、击豕入牢的场景,展现了士兵们的粗暴行为,连日常器物都遭破坏,邻居间也弥漫着紧张与恐惧。
醉饱后的士兵放声歌唱,狂乱不堪,妇女被驱赶出藏身之处,场面混乱。齐地风俗剽悍,人们心中的仇恨难以平息。士兵们对过往行人甚至无辜者进行拦截,强迫他们劳作,生死难料。报应不分敌我,无辜者往往与敌人同归于尽。诗中提及的长平坑和阿房宫的典故,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战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破坏,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所承受的痛苦和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众万欣有托,我兴渺无依。
轲雄去则久,道论何其衰。
味薄成抱恶,时趋化心低。
岂谓杳莽中,有子相嬉嬉。
君乃柏下苓,我乃松间丝。
河关两值遇,绸缪竟天姿。
直我我即敬,晓我我自思。
如何万里舟,忽去不可维。
频变觉情易,人远中自移。
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
去日悬几许,重来傍衰迟。
浑浑皓首交,愿言固来兹。
我爱白乐天,千载共称贤。
行年七十五,奄忽遂溘先。
我爱范忠宣,一代名德全。
年龄甫至此,亦复成弃捐。
二公虽已逝,四海至今传。
顾我百无事,幸及二公年。
今夏疾疢作,已分归黄泉。
偶然得无事,固荷天见怜。
但我有一语,恰欲与天言。
有生则有死,如行者言旋。
我是久行客,亦自应息肩。
念人处一世,动为世网缠。
开口罕欢笑,触绪多忧煎。
纵使至百岁,终困尘俗缘。
不如早瞑目,庶以全吾天。
是非与宠辱,总不到我前。
一心亦安静,却得返自然。
况我办归计,久已卜新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