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
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
青袍未及解,白羽插腰间。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
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
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
青袍未及解,白羽插腰间。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
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俊才子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投笔从戎,以武会文的壮丽画面。诗人通过对比主人公昔日作为书生、今日成为武士的形象转变,表现了时代的急剧变化和个人命运的多舛。
“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紧迫的历史背景和主人公的英勇特质。接着,“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表明主人公积极响应国家征召,投身戎马之中,为国防守而努力。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则描绘了主人公曾经的书生身份和其才华横溢,不可及境。然而,“青袍未及解,白羽插腰间”一句,则是对主人公转变为武士形象的生动写照,显示了角色转换的迅速与彻底。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给个人带来的深刻影响。紧接着,“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则是主人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迅速返回的决心与能力。
最后两句“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是对传统士人理想的呼唤,即男儿应当为国家承担重任,勇猛无畏,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击败敌人。而“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则是在强调个人不应沉迷于官场斗争,而应该积极投身国防,以实际行动证明忠诚与勇敢。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身份转变和英勇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时代英雄的形象,以及诗人对于理想、忠诚和个人牺牲精神的颂扬。
事遂鼎湖遗剑履,时来渭水掷鱼竿。
欲知贤圣存亡道,自向心机反覆看。
一林霜雪未沾头,争遣藏休肯便休。
学尽世间难学事,始堪随处任虚舟。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
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谁遣西来负岳云,自由归去竟何因。
山龛薜荔应残雪,江寺玫瑰又度春。
早岁便师无学士,临年却作有为人。
何妨夜醮时相忆,伴醉佯狂笑老身。
社莲惭与幕莲同,岳寺萧条俭府雄。
冷淡独开香火里,殷妍行列绮罗中。
秋加玉露何伤白,夜醉金缸不那红。
闲忆遗民此心地,一般无染喻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