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明明一无舌,同死同生为吾决。
那吒顶上吃蒺藜,金刚脚下流出血。
两口明明一无舌,同死同生为吾决。
那吒顶上吃蒺藜,金刚脚下流出血。
这首诗名为《大士讲经》,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诗中以奇特的意象描绘了一种深刻的情感或情境。"两口明明一无舌"可能象征着两人之间无需言语,心意相通,"同死同生为吾决"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坚定承诺和生死相依的决心。"那吒顶上吃蒺藜"和"金刚脚下流出血"这两句则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那吒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金刚象征力量与坚韧,这里可能暗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象征和隐喻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庐江城外柳堪攀,万里行人尚未还。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春风摇杂树,言别还江汜。
坚冰生绿潭,又客三千里。
兆梦唯颜色,悬情乃文史。
涤耳贵清言,披欢迟玉趾。
秦城疑旧庐,伫立问焉如。
稚子跪而说,还山将隐居。
竹林既深远,松宇复清虚。
迹迥事多逸,心安趣有馀。
石门动高韵,草堂新著书。
骞飞久超绝,蹇足空踌躇。
犹有昔时意,望君当照车。
驱车当六国,何以须潜默。
圣主常徵贤,群公每举德。
此时方独往,身志将何欲。
愿谢山中人,回车首归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