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亭下竹,娥娥竹上月。
微风静兰路,水石相映发。
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
褰衣往从之,露泣苔侵袜。
猗猗亭下竹,娥娥竹上月。
微风静兰路,水石相映发。
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
褰衣往从之,露泣苔侵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猗猗亭下竹,娥娥竹上月"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竹子的轻柔与月光的洁净并置,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微风静兰路,水石相映发"四字写出了夜晚的宁静和自然景物间的和谐共生,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一句,则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她的容貌如同满月般圆润,肌肤犹如精致的玉器般细腻,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对女性美的独特审美。
"褰衣往从之,露泣苔侵袜"一句,则透露出诗人与这位女子相遇时的场景。诗人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情感的交流或是深刻的情感体验,而"露泣"则增添了一份哀婉。
整首诗通过对夜色、自然和人物美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淡远而又不失柔情的意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触,将一个静谧而充满美感的夜晚场景呈现给读者,使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刘侯驱车东,幕府宾客稀。
凭几独萧然,真与万事违。
巢燕无世情,闲堂时一归。
东风忽怒号,辄来撼窗扉。
搅我静中趣,聒聒无停威。
尘沙亦侵人,犹喜势力微。
日暮风稍息,出户聊振衣。
行吟视庭木,枝空但花飞。
幽思感晚春,浩歌送斜晖。
翟公大书门,怨激恐已非。
俗物喜去眼,杜子吾庶几。
平溪涨雨欲过人,后土浮泥苦寄身。
但得薰风如舜世,未应大水似尧民。
渊鱼弄沫知生乐,林鸟啼饥与死滨。
急浪横流成浩荡,阴云狂态转纷纶。
杯觞自好消长日,草树犹疑泣晚春。
杖策北园寻傲吏,葛衣飘洒任吾真。
解去铜章尚月馀,一春文酒会全疏。
无机自好亲鸥鸟,虽弱仍甘下鳄鱼。
乐事易空如委蜕,流年难挽甚奔车。
酒徒文友心期在,任有臧仓毁子舆。
波射飞楼缥缈间,云梯岂合在尘寰。
金樽倒尽星垂地,玉滴书乾月过山。
槛底吴僧空仰望,座中蜀客赖西还。
我遭鱼钥无情甚,只许吟魂夜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