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郑风·缁衣》,体现了古代妇女对家庭的奉献和对丈夫儿子的关爱。缁衣意指织布,诗中反复提到“敝予又改为”、“敝予又改造”、“敝予又改作”,表达了妻子不辞劳苦,不断修改和制作衣物的勤勉与细心。
每段最后一句“还予授子之粲兮”则是诗人表达对儿子的期望,希望儿子能够成长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样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主题的突出。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她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古人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羁旅嗟无友,佯狂汉水阴。
相逢幸倾盖,送别怅分襟。
之子虽吏隐,高名何陆沈。
蛟龙蟠学海,风雨润词林。
寡和尝歌郢,传经雅属参。
丈人今谕蜀,干誉尔劳心。
接淅予征远,看云反顾深。
旅怀兼去住,秋色怆登临。
信有江山助,宜无雾露侵。
相思见逸唱,清绝响寒砧。
击节时孤笑,开樽忆共斟。
岁华几向晚,客恨孰能禁。
城阙愁回首,诗人诲嗣音。
曾非青玉案,为愧洛生吟。
闻名自夙昔,已作旧相知。
倾盖成邂逅,如何还别离。
军声咽鼓角,行色满旌麾。
莫怪樽前醉,亲邻心所期。
客身困旅人,未如负舍蜗。
滚滚荆吴间,所居不常家。
宴安非吾事,但恐发早华。
且复一日葺,随时具生涯。
白盛烂四壁,茔净磨疵瑕。
虚明豁心府,永使思无邪。
愁来莫与语,起就书龙蛇。
亦足写方寸,放歌快咨嗟。
苦嫌中庭窄,所生野草花。
故须种松竹,反忆日月遐。
岁寒与谁共,惆怅终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