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荆人亦具裘,朔风飒飒动昭丘。
巫峡出云杳无定,洞庭飞月绝堪愁。
长歌濯足沧浪水,回首开襟西北楼。
宇宙歊蒸暂潇洒,小山青桂与淹留。
七月荆人亦具裘,朔风飒飒动昭丘。
巫峡出云杳无定,洞庭飞月绝堪愁。
长歌濯足沧浪水,回首开襟西北楼。
宇宙歊蒸暂潇洒,小山青桂与淹留。
这首诗描绘了新秋时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七月荆人亦具裘”,点明时序进入初秋,荆地的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冬衣,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朔风飒飒动昭丘”一句,通过描述凛冽的北风吹动昭丘(可能指山丘或墓地),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暗示秋季的寒冷和万物凋零的景象。
“巫峡出云杳无定,洞庭飞月绝堪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美与哀愁。巫峡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洞庭湖上月光如飞,给人以无尽的忧思。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长歌濯足沧浪水,回首开襟西北楼”则展示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自由洒脱与豁达。他或在江边长歌,或在西北高楼开怀大笑,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宇宙歊蒸暂潇洒,小山青桂与淹留”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感慨。宇宙间虽然充满喧嚣与纷扰,但在这短暂的秋日里,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小山上的青桂树成为他停留、思考的寄托,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升平和气格天渊,瑞物嘉生太室前。
根托丹楹朝丽日,叶敷华盖护非烟。
燕胎为祝多男庆,天母人符万岁篇。
圣意每勤宗庙事,屡蒙休应答精虔。
兵火凋残今几秋,江山依旧绕层楼。
飞云卷雨不穷态,明月清风无限愁。
老子平生兴不浅,昔人何在水空流。
落霞孤鹜齐飞处,望断楚天天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