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枝生白烟。
江近玉龙埋碧草,月明黄鹤下芝田。
树衔宿雨啼山鹧,花落春风老杜鹃。
何日来分云半榻,故人不用买山钱。
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枝生白烟。
江近玉龙埋碧草,月明黄鹤下芝田。
树衔宿雨啼山鹧,花落春风老杜鹃。
何日来分云半榻,故人不用买山钱。
这首元代诗人萨都剌的《游竹林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竹林寺景象。首句“野人一过竹林寺”,以“野人”自居,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宁静心境。接下来的“无数竹枝生白烟”,通过“白烟”形象地描绘出竹林在阳光下蒸腾的景象,显得清新而神秘。
“江近玉龙埋碧草”一句,将江水比喻为“玉龙”,生动地展现了江水的清澈与活力,而“埋碧草”则暗示了水边草地的翠绿。月夜的场景在“月明黄鹤下芝田”中得以展现,黄鹤的形象增添了仙气,芝田则象征着仙境,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
“树衔宿雨啼山鹧,花落春风老杜鹃”两句,通过“宿雨”、“啼山鹧”和“花落”、“老杜鹃”,描绘了雨后山鸟的啼鸣和春花凋零的季节变化,富有动态感,也寓含时光流转之意。
最后,“何日来分云半榻,故人不用买山钱”表达了诗人对竹林寺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在此与朋友共享清幽,无需世俗的财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
鞠歌奚儗兮,感斯道之莫信。
情郁悒兮无语兮独黯黯。
焉慨将兮自珍,乘骐骥兮灵氛。
驽骀竭蹶兮,惟敬修以书绅。
托空言以述古兮,或庶几乎芳泽。
肥遁为心兮,乃循循其以明德。
轶驾兮轼曷凭,数千百载兮邈乎靡胜。
道岂实萎兮,则予孰得缵绪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