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山寺》
《过山寺》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隔溪茅屋半开扉,缘护晴林昼打围。

野鹿饮泉山影动,幽禽出树岸花飞。

百年往事回头换,一路斜阳送客归。

要识上方何处是?钟声隐隐隔烟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间景象。首句“隔溪茅屋半开扉”,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溪水与茅屋相映成趣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气息。接着,“缘护晴林昼打围”一句,通过“晴林”和“打围”的描述,展现了山中生活的自然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野鹿饮泉山影动,幽禽出树岸花飞”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动物和植物的活动场景。野鹿在泉水边饮水,山影随之轻轻摇曳;幽禽从树间飞出,岸边的花朵随之飘落,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

“百年往事回头换,一路斜阳送客归”两句,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平静。夕阳西下,不仅为画面增添了温暖的色调,也寓意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最后,“要识上方何处是?钟声隐隐隔烟霏”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引人深思。钟声隐约传来,似乎指向了某种精神上的归宿或启示,让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题仙溪张氏一乐堂庆寿图

灵椿萱草并鲜妍,玉树芝兰复满前。

共倚蓬壶看春色,从教沧海变桑田。

(0)

送太学生宋溉依亲还吉水得黄字

万里观光谒圣皇,宁亲又喜得还乡。

都门落日开帆影,玉署东风散雁行。

淮浦雪消春涨绿,吴山雨过晚横苍。

青云还励平生志,来岁庭槐花又黄。

(0)

题寿星图寿胡挥使六十

弧南有星光晰晰,溥照八荒开寿域。

降神孕秀应难测,化作人间万夫特。

壮岁风云剑三尺,曾扫欃枪树奇迹。

拂衣一笑归泉石,绿酒黄花供散逸。

转眼流光盈六十,方瞳一双炯如漆。

蓬矢桑弧悬此夕,华筵献寿群仙集。

瑶池蟠桃如日赤,蓬岛琼浆和露碧。

玉皇案上长生籍,姓名特许今增入。

乾坤华腴饱餐食,日月精英长呼吸。

南山之寿焉能匹,直与天地同无极。

(0)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徙倚看奇胜,乾坤雨霁时。

林峦含喜色,花鸟似前期。

晴竹黄金影,新梧碧玉枝。

幽亭事事好,不独瞰清池。

(0)

挽平湖沈御史

结庐当墓近黄泉,苫块将除骨已仙。

合院旧僚伤往事,两京新进哭同年。

尚书有表名长在,仆射无儿事可怜。

留得几多章疏藁,难兄和泪为重编。

(0)

送沈秩下第还山中

沈郎读书如好酒,终日喃喃不停口。

愈醉愈贪滋味佳,半夜葩经犹在手。

沈郎作文如作画,万象森罗同造化。

江湖巨眼一见之,争致千金来问价。

读书作文未足奇,胸中抱负谁能知。

立心要做三代士,不数汉唐群小儿。

相逢俗客腰懒折,共骂书生太豪杰。

我言沈郎不独铁作腰,请看沈郎心肠都是铁。

昨日当场选乡试,诸子竞陈椒与桂。

满前辛辣气多烈,掩却太羹玄酒味。

沈郎笑歌归去来,读书更上山中台。

人传沈郎颇不乐,我言此子器量非瓶罍。

劝君且暂居田野,颜渊称舜何人也。

来科夺取黄金榜,上元压倒纷纷先进者。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