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扬帆下庐阜,落帆采石春欲暮。
江南江北只见山,欲识锦袍无问处。
夜深明月来青天,天水茫茫月连雾。
想见扁舟捉月时,江心见月如相遇。
醉魂不制月可捉,捉得便将天外去。
月在人亡天莫诘,彷佛风流谁与晤。
迩来水落洲渚出,隔岸潮回疑可步。
聒耳啁啾不得闻,对案腥臊难下箸。
多情禅客饶佳趣,粉饰馀光扶坠绪。
欲回古月换今人,到此翛然忘世虑。
从来喜诵骑鲸句,亦复买田相近住。
会当载酒十分圆,同指虚无问征路。
我昔扬帆下庐阜,落帆采石春欲暮。
江南江北只见山,欲识锦袍无问处。
夜深明月来青天,天水茫茫月连雾。
想见扁舟捉月时,江心见月如相遇。
醉魂不制月可捉,捉得便将天外去。
月在人亡天莫诘,彷佛风流谁与晤。
迩来水落洲渚出,隔岸潮回疑可步。
聒耳啁啾不得闻,对案腥臊难下箸。
多情禅客饶佳趣,粉饰馀光扶坠绪。
欲回古月换今人,到此翛然忘世虑。
从来喜诵骑鲸句,亦复买田相近住。
会当载酒十分圆,同指虚无问征路。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采石三题(其一)捉月亭》。诗中描绘了诗人昔日乘船游览庐山,至采石矶时的情景,以及对捉月亭的想象与感慨。
首句“我昔扬帆下庐阜”,开篇即以回忆的方式,带出诗人往昔的游历经历。接着,“落帆采石春欲暮”描绘了春末时节,诗人停船于采石矶的情景,春意渐逝,景色略显凄美。
“江南江北只见山,欲识锦袍无问处。”这两句通过对比江南与江北的景象,强调了山水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寻找某种象征意义的“锦袍”的困难,引人遐想。
“夜深明月来青天,天水茫茫月连雾。”夜晚的月色与天水相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想见扁舟捉月时,江心见月如相遇。”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光下乘舟,与月亮相遇,这种浪漫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幻想。
接下来,“醉魂不制月可捉,捉得便将天外去。”表达了诗人想要捕捉月亮的渴望,甚至幻想将其带离天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极致追求。
“月在人亡天莫诘,彷佛风流谁与晤。”月亮与人的关系,如同风流人物之间的邂逅,既美好又难以捉摸,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
“迩来水落洲渚出,隔岸潮回疑可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下降,洲渚显露,岸边的潮水似乎也有所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聒耳啁啾不得闻,对案腥臊难下箸。”环境的改变使得原有的声音与气味不再,让诗人感到不适,进一步强调了环境变化对人心境的影响。
“多情禅客饶佳趣,粉饰馀光扶坠绪。”多情的禅师在环境中找到了乐趣,用余晖支撑着失落的情感,展现了人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精神。
“欲回古月换今人,到此翛然忘世虑。”诗人希望用古老的智慧来改变现代人的生活,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从来喜诵骑鲸句,亦复买田相近住。”诗人喜欢吟诵关于乘鲸遨游的诗句,并梦想在附近购买田地,过上隐居的生活。
“会当载酒十分圆,同指虚无问征路。”最后,诗人期待着与朋友一同饮酒赏月,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与道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瞬间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