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
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
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
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
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
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
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
麦田及菜花,雨润日晅匀。
目前堪庆慰,额手天地仁。
但念彼远乡,宁无叹邅迍。
膏泽以时施,衽席期登均。
昨者接奏牍,果道淤河身。
先事不预防,恐致危城垣。
一自石林溢,南北侧注频。
中泓力反弱,刷沙以为艰。
治河虽未习,要当相度亲。
畴咨集众思,胜于纸上言。
道路粗修可,令速马上传。
取足供顿宿,勿重劳黎元。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
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
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
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
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
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
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
麦田及菜花,雨润日晅匀。
目前堪庆慰,额手天地仁。
但念彼远乡,宁无叹邅迍。
膏泽以时施,衽席期登均。
昨者接奏牍,果道淤河身。
先事不预防,恐致危城垣。
一自石林溢,南北侧注频。
中泓力反弱,刷沙以为艰。
治河虽未习,要当相度亲。
畴咨集众思,胜于纸上言。
道路粗修可,令速马上传。
取足供顿宿,勿重劳黎元。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在回銮途中,视察黄河工程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黄河治理与民生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地方官员的期望。
首句“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点明了视察黄河与关注民生的重要性。接着,“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强调了黄河治理与民众安定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人认为黄河的治理是保障百姓生活的基础。
“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表明了诗人对黄河治理的重视,要求地方官员负责黄河的疏浚工作。而“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则体现了皇帝亲自参与治理的决心,期待地方官员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
接下来的几句“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描述了视察过程中对黄河堤坝和淮河口的检查。诗人指出问题可能出现在徐州附近,并对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表示欣慰,同时表达了对远方乡民的关心。
最后,“但念彼远乡,宁无叹邅迍”表达了对偏远地区民众生活的担忧。诗人强调了适时施以恩泽,确保民众生活公平。面对黄河淤积的问题,他提出应提前预防,避免危及城墙。对于治理黄河,虽然可能不熟悉,但关键在于实地考察和听取各方意见。诗人希望道路能够快速修缮,物资供应充足,减轻民众负担。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黄河治理和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通过视察黄河工程,展现了他对国家水利建设和地方治理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有效解决黄河问题,保障民众生活安宁。
玉炉百和发虔心,信香一炷,氤氲缭绕。
来往盘旋,结成华盖。报天地恩覆载。
报日月照临之德。
报国王水土,丰荣快乐,报父母恩怜爱。
上谢祖师圣教,丹阳师父传派。
红尘普度,全真大教,丘王长在。太古居宁海。
共三人暗合法界。愿皇王万岁,千秋臣宰。
请门人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