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眸久厌黄尘眯,遥想斯楼便豁然。
叠嶂四围横槛外,飞泉一道落帘前。
人来晚棹归村市,鹤带晴云度海天。
闻说主翁能绘事,好传风景客窗悬。
双眸久厌黄尘眯,遥想斯楼便豁然。
叠嶂四围横槛外,飞泉一道落帘前。
人来晚棹归村市,鹤带晴云度海天。
闻说主翁能绘事,好传风景客窗悬。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王绂以“双眸久厌黄尘眯”开篇,表达了对都市尘嚣的厌倦,渴望逃离世俗的束缚,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怀抱。接着,“遥想斯楼便豁然”,诗人想象中的清目楼,仿佛是心灵的避风港,一扫心中的阴霾,带来豁然开朗之感。
“叠嶂四围横槛外,飞泉一道落帘前”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比作横在楼外的屏障,而近处的飞瀑则如同帘幕前的瀑布,生动地展现了清目楼周边环境的壮美与灵动。山与水的和谐共生,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人来晚棹归村市,鹤带晴云度海天”描绘了傍晚时分,人们乘船归来,村落中炊烟袅袅,一片祥和;而远处,白鹤带着晴空中的云朵,自由翱翔于海天之间,象征着自由与超脱的精神追求。这两句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闻说主翁能绘事,好传风景客窗悬”表达了诗人对清目楼主人绘画技艺的高度赞赏,并希望这美丽的风景能够被绘制出来,悬挂于客室之中,供人欣赏,传递出对艺术与美的追求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目楼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艺术美的崇尚。
南唐草创金陵日,君王材艺还非一。
宫中初学书画图,人间早见丹青笔。
升元阁上朝置酒,九华山人前上寿。
兴酣点染云雾飞,画成挥霍蛟龙走。
潇湘洞庭洲岛畔,雨叶风梢翠凌乱。
珍重仍兼御字题,留传拟作山人玩。
人代悠悠朝市改,何言画本今犹在。
呜呼金石亦销毁,细看粉墨无光彩。
我持此卷三叹息,英雄割据终何益。
虎踞龙蟠尚复存,黄旗紫盖非畴昔。
富贵繁华如梦寐,千秋万岁皆相似。
君不见西京空聚茂陵书,伤心不独江南事。
清旷自有素,宁独在幽深。
谁谓西郊地,宛似南山岑。
四野多景色,青春晴复阴。
鲜云冠绿苑,回飙翔翠林。
寝疾托閒逸,即趣恣登临。
婴累悼自昔,取适欢在今。
岂嗟时易颓,但顾乐难任。
穿池玩游鯈,种木候鸣禽。
将营人外赏,聊赋邱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