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欢呼击柱时,叔孙初起汉朝仪。
周官典礼应犹在,绵蕞何须野外为。
殿上欢呼击柱时,叔孙初起汉朝仪。
周官典礼应犹在,绵蕞何须野外为。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情境的对比,展现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思考与感慨。首句“殿上欢呼击柱时”,描绘了古代宫廷中庆祝的热闹场景,人们欢声雷动,击柱以示喜悦。接着,“叔孙初起汉朝仪”一句,提到叔孙通在汉初制定礼仪的故事,暗示了古代礼仪制度的建立与传承。
“周官典礼应犹在”一句,进一步将话题延伸至周朝的典章制度,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礼仪的尊重与怀念。最后,“绵蕞何须野外为”则提出了一个问题,意指在野外是否真的有必要维持这些礼仪,可能暗含了对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与必要性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赞美与对现代社会中礼仪应用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华阳道士南游归,手中半卷青萝衣。
自言逋客持赠我,乃是钱塘丁翰之。
连江大抵多奇岫,独话君家最奇秀。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草堂暗引龙泓溜,老树根株若蹲兽。
霜浓果熟未容收,往往儿童杂猿狖。
去岁猖狂有黄寇,官军解散无人斗。
满城奔迸翰之闲,只把枯松塞圭窦。
前度相逢正卖文,一钱不直虚云云。
今来利作采樵客,可以抛身麋鹿群。
丁隐君,丁隐君,叩头且莫变名氏,即日更寻丁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