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宴坐山含月,尘里分身珠走盘。
但得此心无住著,世间那有路行难。
堂中宴坐山含月,尘里分身珠走盘。
但得此心无住著,世间那有路行难。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送化士(其十二)》。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堂中宴坐山含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在宽敞明亮的大厅中,一位修行者正静静地坐着,仿佛与山中的明月融为一体,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句诗通过“宴坐”和“山含月”的对比,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外界自然的和谐共存。
次句“尘里分身珠走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修行者如同一颗明珠,在盘中自由滚动,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象征着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自我纯净,不被外物所束缚。这里,“珠走盘”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的自由与灵动,也暗喻了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保持内心纯净与坚定的重要性。
后两句“但得此心无住著,世间那有路行难”,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提出,只要内心能够达到无住著的状态——即不为任何事物所执着,不陷入欲望与烦恼的轮回中,那么在世间行走就没有所谓的困难。这里的“无住著”不仅是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超越物质与情感的束缚,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与宇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超脱追求的向往。它不仅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歌,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启示。
妾本燕赵姿,委身事君子。
忆昔深闺私语时,指天誓日同生死。
一朝执戟赴长安,彼此恩情隔万山。
经年去住无消息,何处留连不肯还。
闻君日日耽游冶,蹴鞠斗鸡兼走马。
醉里常抛金弹丸,狂来碎却珊瑚把。
自矜豪俊又繁华,百万黄金散狭邪。
昨宵赵女颜如玉,今日燕姬色似花。
如花似玉争歌舞,欢娱岂识凄凉苦。
楼上朝朝望白云,枕边夜夜啼红雨。
流年青鬓叹蹉跎,冷落深闺可奈何。
捲帘忽听莺声老,又是春光一度过。
六载之前禾川去,六载之后禾川归。
记得扁舟江上来,士民相聚牵征衣。
长沙一去何时返,相顾不禁泪自挥。
赠之骊歌饮我酒,如斯高谊古今稀。
恭际圣时得归期,故人道旁迎嬉嬉。
笑我不殊麋鹿性,依然还怡丘壑姿。
去时正值桃花放,归来亦在初春时。
重指桃花固堪喜,忆昔艰危益可悲。
拟共山中结岁盟,只因新命自丹墀。
箧中短剑难分赠,聊写长歌慰相知。
借问何以慰相知,重此江门千古身。
重此堂堂千古人,廊庙江湖俱有事,神交切莫负青春。
赤蛟下,苍龙游。灵已醉,不可留。赤蛟翔,彩虹驭。
灵欲归,不可驻。灵之逝,观玉台。戏阆风,宴蓬莱。
灵之升,上无极。挟宇宙,傍日月。灵般般,亦享余。
下神雀,降天厨。灵殷殷,肆余佑。亿万祀,永以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