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挝破鼓,野老祝丰年。
社日陈鸡黍,秋声杂应田。
蜗喧分两部,牛饮快三千。
何待渔阳弄,山花上鬓先。
村童挝破鼓,野老祝丰年。
社日陈鸡黍,秋声杂应田。
蜗喧分两部,牛饮快三千。
何待渔阳弄,山花上鬓先。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乡村秋日的热闹景象。首句“村童挝破鼓”,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在秋日里敲打鼓乐的场景,充满了童真与欢愉。接着,“野老祝丰年”一句,将画面转向了年长者对丰收的祈愿,体现了乡村社会中老少共庆的和谐氛围。
“社日陈鸡黍”描绘了祭祀土地神的场景,鸡黍是常见的祭品,象征着对土地和自然的感恩之情。“秋声杂应田”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田野的生机与忙碌,稻谷的生长声、农人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蜗喧分两部,牛饮快三千”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蜗牛和牛的形象融入到场景中,蜗牛似乎在为农事忙碌而喧闹,牛则悠闲地饮水,数量之多,暗示了农忙时节的繁忙与丰收的前景。
最后,“何待渔阳弄,山花上鬓先”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即使未等到渔阳的音乐响起,山间的花朵已先映照在人们的鬓发上,预示着丰收与喜悦的到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丰收的喜悦,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春服仍卫病,坐与童冠违。
暖绿虽决决,风咏未同归。
转盼百花尽,轻绵逐人飞。
新鸦已出巢,习习有光辉。
人生非彭乔,昔鬓今已非。
若欲筑高台,高台竟何为。
六贵岂无绂,五侯亦分圭。
往者繁盛名,所遇多湮微。
东南爽气发,柔桑绿成围。
欲适千古意,未可厌深杯。
晨暾映林薄,庭除鸟微喧。
鸡号犹未倦,宛转登高垣。
严气尚欺柳,宁到荷与萱。
时复古壁上,土花回绿痕。
岁月感徂迈,幽衷难具论。
坐使壮夫颜,青铜照霜根。
冯衍已不偶,袁丝意徒繁。
何处商山芝,复近东陵园。
策杖一长往,居然谢尘喧。
青山日暮生紫烟,岂有宝玉藏山颠。
层峦如壁护风雨,林鸟喔喔号旻天。
山中行人知故事,江南往日多遗贤。
鼓琴不独伯鸾隐,亦有种德如耕田。
人消岁改墓木拱,儿身复在君王边。
天书昨夜赠泉壤,寒光直与青山连。
鸢肩豸角世所贵,宁知季路心悽然。
欲知季路心悽然,檗苦梅酸年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