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侍御父母挽诗》
《吴侍御父母挽诗》全文
明 / 石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青山日暮生紫烟,岂有宝玉藏山颠。

层峦如壁护风雨,林鸟喔喔号旻天。

山中行人知故事,江南往日多遗贤。

鼓琴不独伯鸾隐,亦有种德如耕田。

人消岁改墓木拱,儿身复在君王边。

天书昨夜赠泉壤,寒光直与青山连。

鸢肩豸角世所贵,宁知季路心悽然。

欲知季路心悽然,檗苦梅酸年又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以青山日暮、紫烟缭绕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暗示着隐藏于自然之中的深邃寓意。接着,通过“岂有宝玉藏山颠”一句,巧妙地引出了对内在价值与外在表象之间关系的思考。

“层峦如壁护风雨,林鸟喔喔号旻天”,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壮丽与生机,同时也暗含了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对抗。鸟鸣声声,既是自然界的和谐之音,也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歌。

“山中行人知故事,江南往日多遗贤”,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贤者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反思。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引发读者对于道德品质与时代变迁的思考。

“人消岁改墓木拱,儿身复在君王边”,这两句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控,同时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亲情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沧桑的感慨。

“天书昨夜赠泉壤,寒光直与青山连”,这里以“天书”象征着某种超然的力量或命运的安排,与“寒光”、“青山”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逝者永恒存在的寄托,也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

最后,“鸢肩豸角世所贵,宁知季路心悽然。欲知季路心悽然,檗苦梅酸年又年。”这一段通过对比世俗的追求与内心的真正价值,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季路(孔子的学生)的心悽然,意味着真正的智慧与品德往往被忽视,而世俗的荣华富贵却备受推崇。诗人借此提醒人们,不应仅以表面的物质成就来衡量人生的价值,而应追求内在的精神富足。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石宝
朝代:明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猜你喜欢

送朱南山开蜀阃

殿上传宣内引官,一封历历奏忠肝。

八千里路先声至,百万都人夹道观。

节度晋公先授钺,淮阴韩信旧登坛。

擎天正要中流柱,莫拟人间蜀道难。

(0)

勉制干侄克家归乡

五年不得共团栾,放浪东吴一苇间。

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

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

(0)

句·其三十六

已定复摇春水色,似红如白野棠花。

(0)

句·其五十八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菹叶凉。

(0)

更漏子·其一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

暗随仙驭来。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

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0)

端午词·其二御阁

九子粽新传楚俗,赤灵符验出仙方。

汉宫尽祝如天寿,鹊尾炉烟起瑞香。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