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服仍卫病,坐与童冠违。
暖绿虽决决,风咏未同归。
转盼百花尽,轻绵逐人飞。
新鸦已出巢,习习有光辉。
人生非彭乔,昔鬓今已非。
若欲筑高台,高台竟何为。
六贵岂无绂,五侯亦分圭。
往者繁盛名,所遇多湮微。
东南爽气发,柔桑绿成围。
欲适千古意,未可厌深杯。
春服仍卫病,坐与童冠违。
暖绿虽决决,风咏未同归。
转盼百花尽,轻绵逐人飞。
新鸦已出巢,习习有光辉。
人生非彭乔,昔鬓今已非。
若欲筑高台,高台竟何为。
六贵岂无绂,五侯亦分圭。
往者繁盛名,所遇多湮微。
东南爽气发,柔桑绿成围。
欲适千古意,未可厌深杯。
这首《初夏偶书》由明代诗人石宝创作,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春服仍卫病,坐与童冠违”点明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未能参与春日的活动,与孩童和青年们一同享受春天的乐趣,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暖绿虽决决,风咏未同归”中,“暖绿”指初夏时节逐渐变绿的景色,“决决”形容水流潺潺之态,此处以水的流动比喻时光的流逝,而“风咏”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随风飘荡,却无法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转盼百花尽,轻绵逐人飞”描绘了百花凋零的景象,轻盈的棉絮随风飘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新鸦已出巢,习习有光辉”通过描写新鸟出巢,展翅飞翔的情景,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与前文形成对比,暗示了即使在衰败之中,也孕育着新生的力量。
“人生非彭乔,昔鬓今已非”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将自己与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彭祖、乔公进行对比,感叹岁月无情,自己的青丝已变为白发。
“若欲筑高台,高台竟何为”借筑高台之事,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提出疑问:即便建造了高台,又能如何?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探讨。
“六贵岂无绂,五侯亦分圭”引用古代官职的象征物,如绂(古代官员的佩带)、圭(古代贵族的玉器),来讽刺权贵阶层的虚荣与浮华,指出他们的地位与荣誉不过是表面现象,实际并无实质意义。
“往者繁盛名,所遇多湮微”回顾过去,那些曾经显赫的人物与事迹如今大多被遗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东南爽气发,柔桑绿成围”描绘了东南地区初夏的清爽气候与绿意盎然的桑树,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与前面的忧郁情绪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欲适千古意,未可厌深杯”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时间,达到永恒境界的愿望,但又意识到通过饮酒寻求解脱并非长久之计,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综上所述,《初夏偶书》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复杂情感。
有鸟有鸟刺天飞,凌风何处借高栖。
朝游碧落暮四海,谁道汤网横天施。
雪深边塞五更时,洞庭云暗雨如丝。
河汉一声天地晓,耻随越鸟巢南枝。
沙头明月秋偏好,芦洲曲水环蓬岛。
群居不为稻粱谋,回翔肯落虞人手。
问尔常从海上来,钓徒几见鹰扬老。
掉臂尘寰外,閒居意悠然。
林池足幽赏,何曾羡辋川。
风流跨绝代,何必绘凌烟。
笔扫千军勇,胸罗万象全。
谈玄称独悟,蹈义欲相先。
江楼常问月,海屋不知年。
餐霞迎晓日,戏彩舞琼筵。
菊径黄花晚,槐堂玉树妍。
蓬瀛天上路,彭泽酒中仙。
痛饮为君寿,真诠岂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