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依山卷,楼阴傍水浮。
孤舟閒啸者,于世更何求。
柳色依山卷,楼阴傍水浮。
孤舟閒啸者,于世更何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柳色依山卷”,以柳树的轻柔与山峦的壮阔形成对比,既表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也暗示了自然景观的广阔与深远。次句“楼阴傍水浮”,将画面进一步拓展,楼阁在水面倒映,仿佛漂浮于水上,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幻境感。
接着,“孤舟闲啸者”一句,将视角聚焦于一位独自在小船上吟啸的隐士,他与世无争,自在逍遥,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最后一句“于世更何求”,直接表达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即在世间已无所追求,达到了心灵的最高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淮水岁为灾,戚戚念未已。
每接方伯章,中夜披衣起。
去年复大饥,钱镈安可庤。
吾民实匪鱼,久处波涛里。
沟壑多饿殍,玉食岂能旨。
博赈救目前,永逸谋所以。
轺车简信臣,灾壤命周视。
公帑讵惜吝,高下穷量揣。
咨诹洽舆论,后此庶宁只。
复命对勤政,如见吾赤子。
垫居式少康,东郊亦兴耜。
淮黄流各安,畎浍经伊始。
嗟予德诚薄,致馑咎谁委。
空怀饥溺思,仰对天威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