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不惹远峰尖,天宇高空挂晓蟾。
平楚昨来看绿减,遥林今后想丹添。
漫言春色曾无匹,信是秋光却可兼。
策马微吟衣袖爽,金风玉律入清拈。
浮云不惹远峰尖,天宇高空挂晓蟾。
平楚昨来看绿减,遥林今后想丹添。
漫言春色曾无匹,信是秋光却可兼。
策马微吟衣袖爽,金风玉律入清拈。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宁静画卷。首句“浮云不惹远峰尖”,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云朵与山峰间和谐共存的画面,云朵仿佛不愿触及远处山尖,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天宇高空挂晓蟾”一句,将月亮比作挂在高空中的一盏明灯,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平楚昨来看绿减,遥林今后想丹添。”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化。昨日的绿意盎然如今已略显减少,而遥远处的树林则预示着秋天的红叶即将添上一抹丹红,暗示了秋天的色彩渐变之美。
“漫言春色曾无匹,信是秋光却可兼。”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独特见解,认为秋天的风光不仅不逊于春天,甚至可以兼备四季之美的特点,强调了秋天独特的魅力。
最后,“策马微吟衣袖爽,金风玉律入清拈。”诗人骑马缓行,轻声吟唱,感受着清风拂面的凉爽,以及金风与玉律交织的和谐旋律,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清秋时节独有的韵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
不觉身年四十七,此身虽在鬓如霜。
平生意气空摧索,老去功名付渺茫。
愁里不知佳节至,尊前那复少年狂。
梅花纸帐焚香坐,感旧伤怀泪两行。
篱落当岁暮,春至无人知。
鸾鹤倏尔集,蜂蝶还先期。
月落步疏影,空明见幽姿。
香气谁与达,赖有清风吹。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釐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