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时适已奢宁可,一日同民乐亦应。
权衡轻重中难得,戒在丹书谨服膺。
片时适已奢宁可,一日同民乐亦应。
权衡轻重中难得,戒在丹书谨服膺。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上元灯词》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片时适已奢宁可”,以“片时”形容短暂的时间,暗示了片刻的奢华享受可能带来的不满足感,引出对适度生活的思考。“适已奢”则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宁可”则表达了宁愿选择简单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推崇。
次句“一日同民乐亦应”,将个人的快乐与民众的幸福相联系,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当个人与民众共享欢乐之时,才是真正的幸福。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第三句“权衡轻重中难得”,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在处理国家大事和民众利益时,如何做到公正、公平,避免偏颇,是极为困难的。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权力运用的审慎态度,以及对平衡各方利益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戒在丹书谨服膺”,引用“丹书”这一古代文献形式,强调了对历史教训的铭记和遵循。诗人提醒自己及后世君主,要时刻警惕历史中的教训,谨慎行事,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也体现了他对权力运用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历史经验的重视。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潦倒含香客,凄凉赋鵩人。
未能全卷舌,终拟学垂纶。
故友暌离久,音书问讯频。
相思俱老大,又见一年新。
苏堤古月色。又照天涯沦落客。
试逐柳阴暗觅,乍听得、凄凉琵琶声急。分明似说。
问塞鸿、天外消息。关山梦、繁华一瞬,忽地送岑寂。
愁绝。青衫曾湿。记画舫亭亭,待发江潮,避又呜咽。
莫唱阳关,伤心三叠。荻花风瑟瑟。
听遍了、啼鹃夜泣。空凝伫、曲终人悄,隔岸敷峰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