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二》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二》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恐是凝酥染得黄,月中清露滴来香。

定知何逊牵诗兴,借与穿帘一点光。

(0)
翻译
这恐怕是因为凝固的酥油染成了黄色,月中的清冷露水滴落带来香气。
可以肯定的是,何逊先生的诗兴被激发了,他借着这穿过窗帘的一点光芒来创作。
注释
恐是:恐怕是。
凝酥:凝固的酥油。
染得黄:染成黄色。
月中:月中的。
清露:清冷的露水。
滴来香:带来香气。
定知:肯定知道。
何逊:何逊先生(南朝诗人)。
牵诗兴:激发诗兴。
借与:借来。
穿帘:穿过窗帘。
一点光:一点光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蜡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诗意。"恐是凝酥染得黄",形象地写出蜡梅花色泽如凝固的酥油般黄润,仿佛是月夜中清露凝聚而成的香气。"月中清露滴来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雅的意境,仿佛是月亮上的露水特意滴落,为花朵增添了香气。

"定知何逊牵诗兴",诗人借用南朝文学家何逊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这蜡梅花的美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寓言自己的诗才也被这梅花之美所触动。最后,"借与穿帘一点光"则以拟人手法,写蜡梅花仿佛穿透窗帘,将那一抹光亮带入室内,不仅描绘了花的明亮,也传达出诗人对友人赠花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蜡梅花的美丽,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绝句三首·其二

买丝绣平原,儗金铸子期。

君子病无能,不病人不知。

(0)

鉴轩

池光开净镜,山影展修眉。

石冷映碧色,烟轻生翠漪。

乞湖思贺监,观水咏宣尼。

照坐心神莹,徜徉殊复奇。

(0)

王公吟

王公大人,天下具瞻;轻流薄习,重损威严。

此尚未了,彼安能兼。非唯失道,又复起贪。

顶戴儒冠,心存象教。本图心宁,复使心闹。

譬如生子,当求克肖。不教义方,教之窃盗。

(0)

一言感人

为女不嫁,为士不官,齐人一言,田子辞焉。

(0)

上巳与敷庵登江亭忆与诸学子前年之游

元巳丽兹晨,微雨朝霁暖。

鸣莺动新绿,岸苇坼冰管。

江亭二三子,夙昔游已远。

独来岂不乐,惟子共休浣。

临流见毛发,荠若新蒲短。

感此游意尽,返车过城堧。

春服多丽人,佳时集芳苑。

行行与子归,喧静忽尔晚。

(0)

秋怀三十六首·其七

甘瓜青如蓝,红桃鲜若血。

不忍以手拈,而况用齿齧。

其色已可爱,其味又更绝。

食此无珍言,哀哉口与舌。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