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雅爱孔淳之,剡曲山川镜里移。
春树参差浮岸远,布帆层折入山迟。
没篙水涨添三尺,抽笋林深茁万枝。
竟日潇潇烟雨湿,寒云千叠望犹疑。
平生雅爱孔淳之,剡曲山川镜里移。
春树参差浮岸远,布帆层折入山迟。
没篙水涨添三尺,抽笋林深茁万枝。
竟日潇潇烟雨湿,寒云千叠望犹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彭启丰所作的《再过剡溪》,描绘了诗人重游剡溪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平生雅爱孔淳之”,表达了诗人对前人(可能指孔淳)的敬仰和对剡溪的喜爱之情。接下来的两句“剡曲山川镜里移,春树参差浮岸远”,通过比喻,将山水比作镜子中的倒影,形象地展现了剡溪两岸春树依依、山水相映的美景。
“布帆层折入山迟”描绘了船只缓慢驶入山间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留连。“没篙水涨添三尺”则写出了溪水上涨,舟行受阻的情景,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
“抽笋林深茁万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竹笋在茂密的林中迅速生长,显示出大自然的活力。“竟日潇潇烟雨湿”描绘了一整天的蒙蒙细雨,使得整个环境更加湿润宁静,诗人的情绪也似乎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最后,“寒云千叠望犹疑”以寒云叠嶂的画面收尾,既写出眼前实景,又寓含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剡溪山水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地远易骄崇,用刑匪精研。
哀哉苦妇身,夫死百殃缠。
草草催出门,衣堕发披肩。
独随军吏行,当夕余欲迁。
来时已厌生,到此自不全。
临江卧黄砂,二子死在边。
气哕不发声,背头血涓涓。
有时强为言,祗是尤青天。
稿蓐无一枝,冷气两悬悬。
穷荒夷教卑,骨肉病弃捐。
况非本族音,肌露谁为怜。
事痛感行宾,住得贪程船。
必当负严法,岂有胎孕篇。
游畋复释麛,羔兔尚免鹯。
何处摈逐深,一罪三见颠。
校尉勋望重,幕府才且贤。
兰裙间珠履,食玉处花筵。
但勿轻所暗,莫虑无人焉。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
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
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