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天遥雪浪堆,补怛山顶幻楼台。
多因大士寻常现,尽唤游僧自远来。
狮子吼林岩壑震,频伽出洞树云开。
袈裟坐向盘陀石,认得前身是善财。
沧海天遥雪浪堆,补怛山顶幻楼台。
多因大士寻常现,尽唤游僧自远来。
狮子吼林岩壑震,频伽出洞树云开。
袈裟坐向盘陀石,认得前身是善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佛教景观。首句“沧海天遥雪浪堆”,以大海的辽阔和波涛的汹涌起笔,营造出一种浩渺无垠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之中。接着,“补怛山顶幻楼台”一句,将视线引向了高耸入云的补怛山,山巅之上,楼台亭阁如梦似幻,虚实相生,令人遐想无限。
“多因大士寻常现,尽唤游僧自远来。”这两句揭示了山中常有高僧显现神迹,吸引着远方的僧侣前来参拜,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信徒的深深吸引力。接下来,“狮子吼林岩壑震,频伽出洞树云开。”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象,狮子的吼声震动山谷,频伽鸟从洞穴中飞出,云雾随之散开,生动展现了自然与佛教信仰的和谐共存。
最后,“袈裟坐向盘陀石,认得前身是善财。”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僧人盘坐在石头上,身披袈裟,暗示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善财童子转世,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故事的引用和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赞美。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深刻的佛教哲理,表达了对修行者追求真理、超脱世俗的敬仰之情。
夹江居民万家邑,朱楼碧瓦炊烟湿。
笋舆登顿渡飞桥,半曲春梁龙起蛰。
门前柳叶翻霜风,小驿旧是神仙宫。
平时对面不得语,一灯从容今夕同。
呼童急持酒为帚,扫尽閒愁那更有。
人生聚散无定期,但知胶漆情如旧。
君方游戏亲戎行,我亦酸寒尉溧阳。
弃家从官岂得已,相与望云思故乡。
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烦恼。
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
相逢不下马,各自寻蓬岛。
前生非亲契,今生如何好。
本来无因缘,安得有果报。
来非人捉来,到是天送到。
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齐倒。
春风缚不住,秋月蚀愈皎。
莫登时贵门,谈天恨欠早。
对面不相识,开口便激恼。
譬如弄杂剧,徒取傍人笑。
道我是风颠,知我已明了。
莫愁我饥渴,天厨食自饱。
真宰善解家,未敢与人道。
几涉沙汀与水村,几看云物幻乾坤。
渡头冲雪哦诗老,船尾乘风破酒昏。
未晚橹声先傍岸,乍晴江色远侵门。
白鸥无数西飞急,鸣落淮山不见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