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晚初急,暝云深不收。
霏霏暗烟树,索索响篷舟。
山色增远翠,渔蓑生暮愁。
凄凉苏季子,寒觅敝貂裘。
小雨晚初急,暝云深不收。
霏霏暗烟树,索索响篷舟。
山色增远翠,渔蓑生暮愁。
凄凉苏季子,寒觅敝貂裘。
这首诗描绘了小雨初降、夜幕低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小雨晚初急”,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小雨在傍晚时分突然变得急促,营造出一种稍显突兀的氛围。接着,“暝云深不收”一句,将视线转向天空,深沉的暮云仿佛不愿散去,与前句相呼应,共同渲染了一种夜晚即将来临的宁静与沉寂。
“霏霏暗烟树,索索响篷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中景致。霏霏细雨笼罩着树木,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朦胧,而篷舟上的声响则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山色增远翠,渔蓑生暮愁”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随着雨后的山色变得更加翠绿,远处的景色也显得更为生动。然而,对于渔人而言,这却是一种愁绪的来源,或许是因为归途未定,或许是对于生活的忧虑,这种愁绪在诗中被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象之中。
最后,“凄凉苏季子,寒觅敝貂裘”以典故引入,苏季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这里借以表达诗人的孤独与落魄之感。在寒冷的夜晚,诗人如同苏季子一般,四处寻找可以御寒的衣物,这一细节不仅加深了诗人的形象,也增添了诗歌的悲凉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夜晚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