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荒菊老嵩山秋,翁将归兮邈难留。
幅巾短袖骑黄牛,翛然自作山中游。
山中游,谁与伴,两姬窈窕吹牙管。
千岩万壑鸾凤吟,嫦娥侧耳冰轮款。
五音和畅王道成,不是嵇康广陵散。
问公此曲谁为之,曲曲新翻公自为。
古人今人不到处,能与阴阳四序相推移。
我知公心通造物,岂止人间妙音律。
天子呼来换旧章,乐成四十有五日。
奏之明堂奉祖宗,天地清明和气溢。
至尊宠赐腰横金,自谓荣华非本心。
再拜辞魏阙,扬鞭归故林。
故林在嵩山,白云幽径深。
濯我衣上尘,重泻山水音。
只应王子晋,跨鹤每相寻。
松荒菊老嵩山秋,翁将归兮邈难留。
幅巾短袖骑黄牛,翛然自作山中游。
山中游,谁与伴,两姬窈窕吹牙管。
千岩万壑鸾凤吟,嫦娥侧耳冰轮款。
五音和畅王道成,不是嵇康广陵散。
问公此曲谁为之,曲曲新翻公自为。
古人今人不到处,能与阴阳四序相推移。
我知公心通造物,岂止人间妙音律。
天子呼来换旧章,乐成四十有五日。
奏之明堂奉祖宗,天地清明和气溢。
至尊宠赐腰横金,自谓荣华非本心。
再拜辞魏阙,扬鞭归故林。
故林在嵩山,白云幽径深。
濯我衣上尘,重泻山水音。
只应王子晋,跨鹤每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刘伯寿在嵩山的归隐生活,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以嵩山的秋景开篇,荒松老菊,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预示着主人公即将离开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
接着,诗人通过一幅巾短袖、骑黄牛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刘伯寿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他与两位美姬相伴,悠然自得地在山中游历,音乐声中,鸾凤和鸣,仿佛与自然界的万物共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两姬窈窕吹牙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音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千岩万壑间,鸾凤的吟唱与音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嫦娥侧耳倾听,冰轮轻摇,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和谐。
“五音和畅王道成”一句,既是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这里借用嵇康《广陵散》的典故,表达了音乐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最后,诗人点明了刘伯寿的心境与追求:“古人今人不到处,能与阴阳四序相推移。”这不仅是对刘伯寿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也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一种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秋景、隐士生活、音乐艺术以及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韩杜有佳句,炯炯如辰星。
自昔此邦胜,中土亦饫听。
奇观今愈多,洞户长不扃。
秀色真可餐,腴泽到畦丁。
寒岩度轻舫,瘦岭著危亭。
固已小雁荡,宁复谈锦屏。
自我来拥麾,每思御风泠。
如何半载间,足迹才一经。
居然俯仰中,便觉尘虑冥。
旧刻暗苍藓,往事过奔霆。
颇闻烟霞外,往往接神灵。
向来羽衣士,吐内誇奇龄。
终焉亦归尽,难留鬓毛青。
塞雁度霄汉,沙鸥飞远汀。
大哉天壤间,逍遥各随形。
人生亦何有,泛若水上萍。
勿作分外念,但勉明德馨。
乘时各努力,日驭不我停。
梦回故园好,兰菊罗中庭。
从知靖节醉,远胜次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