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光野色净祠堂,古木千章俨在傍。
矫矫先生竟何往,痴儿犹认石为羊。
竹光野色净祠堂,古木千章俨在傍。
矫矫先生竟何往,痴儿犹认石为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乡村景象。"竹光野色净祠堂",通过竹影与野外景色的映衬,展现出祠堂的清幽与宁静,暗示着这里曾是乡间的重要祭祀场所。"古木千章俨在傍"进一步强调了古老树木的庄重与历史感,它们静静地守护着祠堂,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然而,诗人接下来转向对人物的感慨:"矫矫先生竟何往",这里的"矫矫先生"可能是指一位品行出众或学问高深的人物,但已经不知去向,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失落感。最后一句"痴儿犹认石为羊"则以儿童的天真无知反衬出成人的世事变迁,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生情,通过祠堂、古木和人们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沉淀的敬仰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沉思。
亹亹圣胤,继明重体。乐此棠棣,其甘如荠。
我有嘉宴,以洽百礼。煌煌同族,蔼蔼王僚。
惟中惟外,如琼如瑶。湛湛朝云,德靡不覆。
玄黄所缀,文成彩绣。政以神和,乐以安奏。
一人有庆,万邦是佑。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厓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