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杯酒共陶陶,一病柴门短二毛。
侯白相成真自薄,杨朱脉尽始辞劳。
屏间鱼藻看犹湿,户外蛛丝网更牢。
愁杀江东无处士,少微今夜为谁高。
春来杯酒共陶陶,一病柴门短二毛。
侯白相成真自薄,杨朱脉尽始辞劳。
屏间鱼藻看犹湿,户外蛛丝网更牢。
愁杀江东无处士,少微今夜为谁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对友人王处士翘的悼念之作。诗中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联“春来杯酒共陶陶,一病柴门短二毛”描绘了生前两人相聚饮酒的温馨场景,以及友人因病去世后,门庭冷落、两鬓斑白的凄凉景象,体现了生死离别的悲痛之情。
颔联“侯白相成真自薄,杨朱脉尽始辞劳”运用典故,以侯白和杨朱的故事,暗喻逝者生前虽有才华却未得施展,最终在劳碌中辞世,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未展的遗憾和对其命运的同情。
颈联“屏间鱼藻看犹湿,户外蛛丝网更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逝者生前居住环境的细节,鱼藻屏风上的水迹仿佛还残留着生命的气息,而门外蜘蛛网的坚固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尾联“愁杀江东无处士,少微今夜为谁高”表达了对逝者作为“无处士”的哀叹,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的关怀,希望在遥远的星空中,逝者能够得到安宁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点滴的回忆与追思,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晨游柴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柴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
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
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
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
飓风千里黑,䕭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
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
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逢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
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