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不好。荼蘼不好。是桃花、桃叶都好。
来自秦淮,□似比,流莺娇小。怎消他、一枝袅袅。
吴绫裁了。越罗裁了。怕鸳鸯、一对颠倒。
刺绣多闲,尽一十二时调笑。写兰葩、未嫌太少。
芙蓉不好。荼蘼不好。是桃花、桃叶都好。
来自秦淮,□似比,流莺娇小。怎消他、一枝袅袅。
吴绫裁了。越罗裁了。怕鸳鸯、一对颠倒。
刺绣多闲,尽一十二时调笑。写兰葩、未嫌太少。
此诗《解佩令》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其文辞华美,情感细腻,以花喻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
首句“芙蓉不好。荼蘼不好。”以芙蓉和荼蘼两种花卉开篇,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评价标准的主观性。接着“是桃花、桃叶都好”一句,转而赞美桃花与桃叶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喜爱。
“来自秦淮,□似比,流莺娇小。”此处“□”字可能为脱漏或印刷错误,但不妨碍理解。这一句通过秦淮河畔的流莺来比喻女子的娇小可爱,进一步深化了对女性美的赞颂。
“怎消他、一枝袅袅。”诗人以“一枝袅袅”的形象,描绘出女子轻盈的姿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情感。
“吴绫裁了。越罗裁了。”这两句通过吴绫和越罗的裁剪,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精心打造,同时也暗含了对女子服饰的赞美。
“怕鸳鸯、一对颠倒。”这里以鸳鸯比喻夫妻间的和谐与恩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婚姻状态的向往。
“刺绣多闲,尽一十二时调笑。”诗句中“刺绣多闲”既是对女子闲适生活的描写,也暗示了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乐趣。“一十二时调笑”则展现了女子们在一天中的各个时刻都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写兰葩、未嫌太少。”最后两句以兰花作为结尾,寓意高洁与雅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未止步,即使数量不多,也足以令人赞叹。
整体而言,《解佩令》通过对自然与女性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大枝凭陵力争出,小干萦纡穿瘦石。
一杯未釂笔已濡,此理分明来面壁。
我尝傍观不见画,只见佛祖遭呵骂。
人知见画不见人,纷纷岂是知公者。
汗流几案惨无光,忽然到眼如锋铓。
急将两耳掩双手,河海振动电电吼。
忆陪金盏醉红颜,回首风光杳霭间。
老去未忘三级浪,近来频梦八重关。
云烟旧路到何日,灯火虚堂真似山。
只恐断魂收不得,更须佳句与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