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穷经事岂分,千秋名教系君臣。
昌言抗董知谁氏,闻是当年绛帐人。
为政穷经事岂分,千秋名教系君臣。
昌言抗董知谁氏,闻是当年绛帐人。
此诗描绘了古代政治与儒家教化紧密相连的主题,体现了对君臣关系的重视以及对道德风尚的推崇。诗人通过“为政穷经事岂分”一句,表达了治国理政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思想,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接着,“千秋名教系君臣”则进一步阐述了君主与臣子在维护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角色,君臣关系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关键。
“昌言抗董知谁氏”一句,可能暗指某位敢于直言、不畏权势的人物,与董仲舒相对应,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以提出“天人感应”理论而知名。这里通过“昌言抗董”,表达了对勇于坚持正义、不屈从于权威的精神的赞扬。最后,“闻是当年绛帐人”则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追忆,绛帐通常用来形容讲学的场所,此处暗示该人物曾在学术或道德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儒家伦理、政治智慧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与赞美,体现了清代帝王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