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
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
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
菊花开欲尽,荠菜拍来生。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
欲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
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
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
菊花开欲尽,荠菜拍来生。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
欲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开篇两句设定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在桂阳告别,而友人将在岳阳等候,这种安排显示了一种深长的相思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这两句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感慨于往昔约定如今已然成空谈,而现实却是时间流逝,一切皆为空欢。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秋天的景象与鸿雁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洞庭湖的波涛则增添了一份汹涌澎湃之感。
“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诗人通过对远处山峦和近在咫尺林木的描绘,表达了心中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这一句流露出行旅之中不定时遭遇的风霜,以及时间的仓促和旅途的艰辛。
“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诗人心中充满了双重的思念与忧虑,无论是身处何方,这些愁绪都伴随着他在孤独的小船上漂泊。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夜晚的月色和河流的宁静冷清,为诗人营造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同时也映照出内心的寂寞与清醒。
“菊花开欲尽,荠菜拍来生。”秋季的菊黄将落,而野草却依旧生机勃勃,这不仅是对自然界轮回的一种描绘,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规律的永恒。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乘船下行的景象,以及水面上其他船只的交错追逐,展示了一个生动的江湖生活画卷。
“欲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诗人心中充满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他们可能会在何处安歇?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最后两句,以猿啸的哀鸣声响起,以及泪水涟涟地面对湘潭之竹的情景,诗人表达了深切的孤独和悲凉。这也许是诗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深远而复杂的离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