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二十六日同朝宗泽民游洞宫用刘使君韵二首·其一》
《九月二十六日同朝宗泽民游洞宫用刘使君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云藏仙窟几何年,一旦来游岂偶然。

造物应怜林下客,故令一睹洞中天。

(0)
注释
云藏:隐藏在云雾之中。
仙窟: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神秘的洞穴。
几何年:多少年。
一旦:突然,一次。
岂:难道。
偶然:意外或巧合。
造物:大自然创造者。
怜:怜悯,喜爱。
林下客:山林中的隐士,指诗人自己。
故:所以,特意。
洞中天:洞内的天空,比喻奇妙的景象或理想的世界。
翻译
仙窟隐藏了多少年月,一旦来访难道是偶然?
大自然想必怜惜山林隐士,特意让我们一见洞中的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吴芾的作品,颇有仙风道骨之致。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游洞宫的情景,并融入了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云藏仙窟几何年”一句,以问代答,表达了对于洞中岁月久远历史的好奇与敬畏。这里,“云藏仙窟”既是实际存在的山洞,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神秘面貌的仰望。

“一旦来游岂偶然”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相信自己的到访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充满了宿命论的色彩。

“造物应怜林下客”此句中,“造物”指天地万物之主,即自然界或上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赋予生命、情感和智慧的敬畏。同时,“怜”字表露出了诗人对于来访者——“林下客”的关怀与同情。

最后一句“故令一睹洞中天”,则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洞中天”不仅是实景的写照,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诗人似乎在通过洞穴的参观,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反映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体验,是一首融合了景、情、理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四字令三首·其二

修篁翠排,疏桐翠排,满檐天乐飞来。是琴材笛材。

珍珠迸阶。玻璃溜苔。白云满地皑皑,听泉声暗回。

(0)

摸鱼儿十五首·其四

划人闲东西南北,无情最是秋水。

水与秋光较深浅,不敌相思无底。

愁欲死、怨海内,知音不合相知耳。

离怀若此,谁耐得星星,夕阳红树,几个雁声里。

记前岁,同在京华怀两,两怀又复相似。

自北而南魂黯黯,我是画中汀沚。

三千里、待随着,樯乌转掷风帆尾。

慰君何以,愿横铲遥山,填平巨浸,缩地共欢喜。

(0)

虞美人八首·其二

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女墙如带指城中。

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

生怕金身坏。不知是佛是山灵。

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0)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三十四

念旧情无奈。追数到、徐陈刘应,一时俱在。

慰喻绸缪文采丽,字字琅玕金薤,述往事、时乎难再。

倾海并山为酒肉,过屠门、想见当初快。

离索感、讵能耐。河山隔断微尘界。

谁得似云龙鹿豕,友群无碍。

别远会稀何处梦,风雨鸡鸣如晦。

三复矣、唏嘘而唧,青眼弟兄头半日,二十年、古谊推前辈。

读此者、共生爱。

(0)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四

居吾语汝,启雕龙、炙輠谈天之口。

跂脚支颐,还袒臂、亲做东西前后。

吐舌伸头,耸肩侧耳,共拍庐胡手。

古人名姓,子虚忘是乌有。

试看忽鼓忽歌,妄言枉听,椎鲁皆良友。

怕问三家,村学者、六四括囊无咎。

蕉扇驱蚊,竹衫收汗,星挂疏疏柳。

先生倦矣,豆花聊以为寿。

(0)

鹧鸪天五首·其四

秋后山阴事事宜,湖山清瘦最宜诗。

白蘋风细分渔火,红树烟疏飐酒旗。

菱卦错,蓼滩欹,放船偏爱夕阳迟。

江村雁到黄花满,正是人家打稻时。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