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
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
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
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
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
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
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
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
这是一首描写出行和离别之情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可解为诗人在离开前向贤能的牧民学习管理之道,同时也有对君主的忠诚和期望。
其次,“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则是在形容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能是指出发前在淮南一带停留,准备行装,而“渭北”则是即将到达的目的地,表明了空间上的转移。
中间两句,“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坐在那里时,看到水面上的烟波,不禁叹息;走在路上时,又发现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这些都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
最后,“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眷恋。诗人询问何时能够完成自己美好的任务,同时也在回头看那些已经离开的地方,有着不舍之情。
整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地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出行前的复杂心境。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
空城无人种禾黍,土间生子草间长,满地蓬蒿幸无主。
近村虽有高树枝,雨中无食长苦饥。
八月小儿挟弓箭,家家畏向田头飞。
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时百草皆有子。
报言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
唐州将士死生同,尽逐双旌旧镇空。
独破淮西功业大,新除陇右世家雄。
知时每笑论兵法,识势还轻立战功。
次第各分茅土贵,殊勋并在一门中。
五色箱中绛服春,笏花成就白鱼新。
看宣赐处惊回眼,著谢恩时便称身。
瑞草唯承天上露,红鸾不受世间尘。
翰林同贺文章出,惊动茫茫下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