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通仙界,萦回岳麓西。
已看三观迥,犹觉万峰低。
暮雨瑶华落,春云玉洞迷。
游情浑未减,缥缈望丹梯。
半岭通仙界,萦回岳麓西。
已看三观迥,犹觉万峰低。
暮雨瑶华落,春云玉洞迷。
游情浑未减,缥缈望丹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泰山三阳观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首句“半岭通仙界,萦回岳麓西”以夸张的手法,将登山之路比作通往仙境的道路,蜿蜒曲折,仿佛在岳麓之西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已看三观迥,犹觉万峰低”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三阳观独特景观的赞叹以及对周围群山的敬畏之情。三观迥异,万峰低矮,凸显了三阳观的卓越与壮观。
“暮雨瑶华落,春云玉洞迷”描绘了一幅暮雨中的仙境景象,瑶华(瑶草)随雨落下,春云缭绕,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玉洞之中,让人感到既浪漫又梦幻。
最后,“游情浑未减,缥缈望丹梯”表达了诗人虽已游历一番,但心中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并未减少,甚至更加期待攀登至更高处,探索更多的未知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考。
灯火笙歌别海壖,诏书归觐九重天。
已将清净安齐国,不使声名减颍川。
题品人才看赞赞,扶持皇极在平平。
文星旧与文昌亚,今贯三台更炳然。
斯洞名华景,累累乳石悬。
虚崖疑月窟,绝顶瞰江湍。
岩底金仙寺,峰头玉井莲。
地形居众外,气象伟无前。
徙杖观初日,归舆触暝烟。
蔽林排翠幄,封径簇花钿。
爽致资清赏,镌题记昔年。
猿啼声应谷,云破月侵筵。
策蹇追华驷,鸣髇指坠鸢。
谁人能画此,为倩老龙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