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滑滑,泥滑滑,前声住,后声发。
不道去年冬没雪,今年春早已三月。
月如金,日如血,大麦小麦尽枯竭。
使君祈祷走阡陌,汝切勿啼泥滑滑。
泥滑滑,泥滑滑,前声住,后声发。
不道去年冬没雪,今年春早已三月。
月如金,日如血,大麦小麦尽枯竭。
使君祈祷走阡陌,汝切勿啼泥滑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通过对泥土湿滑感觉的反复描述,传达出春雨后的泥泞道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声律和节奏,使读者仿佛能够听见脚踏在泥地上的声音。
"不道去年冬没雪,今年春早已三月"这两句表明去年的冬天没有下雪,而今年的春天却来得异常迅速,已经进入三月。这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可能隐含着对自然力量不可预测性的感慨。
接下来的"月如金,日如血,大麦小麦尽枯竭"则描绘了一幅悲凉的景象。通常而言,月亮如金、日暖如血是美好的天气,但在这里却与大麦和小麦皆已枯萎相对比,表现出天灾人祸,农作物因不适宜的气候遭受损失。
最后两句"使君祈祷走阡陌,汝切勿啼泥滑滑"则是一种劝告或祈求。诗中提到的“使君”可能是指有权力的人物,而“祈祷”意味着祈求神明的保佑。“阡陌”则是田野的小路,表达出在春耕时节农人对天气的依赖和不安。"汝切勿啼泥滑滑"中的“汝”是古代第二人称的代词,相当于“你”,而“勿啼”则是不要紧急或着急的意思。整句话表达的是希望使君在这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行走时能保持从容,不要急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事的描述,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农业生产困境的担忧和对权力者的期望。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
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
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
知是平阳会,人人带酒还。
军城临汉水,旌旆起春风。
远思见江草,归心看塞鸿。
野花沿古道,新叶映行宫。
惟有诗兼酒,朝朝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