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自相召,韶頀不难谐。
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
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秋夜永,更秉烛,且衔杯。
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
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律吕自相召,韶頀不难谐。
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
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秋夜永,更秉烛,且衔杯。
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
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纲创作的《水调歌头(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和对人生自由自在态度的追求。
"律吕自相召,韶頀不难谐。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音乐能够自然和谐地传递给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智慧,不需要过多的技巧。
"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无需担心世俗纷争,在自然中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即使远方的老友来访,也不用担忧彼此的情谊。
"秋夜永, 更秉烛,且衔杯。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
诗人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场景,手持蜡烛和酒杯,享受着宁静与孤独。即便是多年的别离,也无需感到忧虑,因为内心的快乐和平静如同谈笑间自在。
"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
诗人提到自己年纪渐长、体弱多病,因此选择了深居简出,避开世俗纷扰,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最后,诗人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这个春日,他清扫花径,为朋友打开了简陋的小屋的大门,显得既亲切又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描写,以及对音乐、饮酒和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明月梅花清影,流水桃花薄命。
一霎成烟乘雾去,要自无关春病。是耶抑非耶?
总算鸳肩重并。事后思伊还幸,人力终难天胜。
多谢云英能慰我,莫汝一杯新茗。
剩小小香坟,还被风穿潮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