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晏岩谷秀,乔木环我居。
引此西涧泉,漍漍漱我除。
危桥跨方池,修竹万有馀。
人閒午阴静,鸟下惊游鱼。
清风扫我堂,吏案无文书。
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
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
何须缓巧颊,摇曳王门裾。
春晏岩谷秀,乔木环我居。
引此西涧泉,漍漍漱我除。
危桥跨方池,修竹万有馀。
人閒午阴静,鸟下惊游鱼。
清风扫我堂,吏案无文书。
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
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
何须缓巧颊,摇曳王门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谷景象,诗人在这里居住,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与安逸。开篇“春晏岩谷秀”及“乔木环我居”,便设定了一种隐逸于深山之中的生活氛围。接着,“引此西涧泉,漍漍漱我除”表明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引水至家,使生活更加便捷。
“危桥跨方池”和“修竹万有馀”,则描绘了一种幽深而美丽的居所,危桥与方池相呼应,修竹环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诗中间“人閒午阴静,鸟下惊游鱼”展现了一个静谧无声的午后场景,人们稀少,自然界的生物们在和平共处。
“清风扫我堂,吏案无文书”表明诗人的居所经常被清风拂过,而工作上的宁静也使得案头无需处理的文件。接下来的“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追求精神寄托,研读道教经典,以此作为心灵修炼的一部分。
最后,“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何须缓巧颊,摇曳王门裾”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他们认为,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无需再费心思虑世俗之事,更无需去巴结权贵,以获得某种地位或利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宁静生活的享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表表耆英,松柏贞刚,冰霜洁清。
正持囊紫禁,急流勇退,步角巾绿野,闲处安身。
里社鸡豚,家山猿鹤,物我相忘法从荣。
东溪畔,似非熊尚父,在渭之滨。闲来袖手梅亭。
似桃李纷纷谷自春。
算高风难进,缙绅楷式,颓波屹立,乡曲仪刑。
厚德清名,疏星碧落,屈指如公今几人。
无他祝,但似山难老,镇压嚣尘。
天高气爽,正金风玉露,安排秋节。
株守蓬窗无寸效,自愧才非人杰。
那更家贫,又添丁累,料想无奇骨。
新章褒美,天然好语还发。
堪羡力薄无储,宾庖萧索,乏礼延佳客。
多谢诸公来宠贲,虽有一瓯春雪。
玉果未圆,犀钱须办,早早为君说。
恐辜珠玉,小词聊且权折。
雪共梅花,念动是、经年离拆。
重会面、玉肌真态,一般标格。
谁道无情应也妒,暗香埋没教谁识。
却随风、偷入傍妆台,萦帘额。惊醉眼,朱成碧。
随冷暖,分青白。叹朱弦冻折,高山音息。
怅望关河无驿使,剡溪兴尽成陈迹。
见似枝而喜对杨花,须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