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阳翟县城凝嵩亭》
《阳翟县城凝嵩亭》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西北望嵩色,忆上大室时。

陟彼已不浅,坐此安能知。

今谁绝壁下,但见前峰危。

正与曩未异,目存迹焉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zháixiànchéngníngsōngtíng
sòng / méiyáochén

西běiwàngsōngshàngshìshí

zhìqiǎnzuòānnéngzhī

jīnshuíjuéxiàdànjiànqiánfēngwēi

zhèngnǎngwèicúnyānzhuī

翻译
向西北望去,嵩山的景色映入眼帘,想起当年登大室山的情景。
那时攀登已经不浅,如今坐在这里又怎能体会当时的艰辛。
现今又有谁能在这峭壁之下,只看到前方险峻的山峰。
眼前的景象与往昔并无太大差异,只能通过回忆追寻过去的足迹。
注释
嵩色:指嵩山的景色。
大室:古代山名,位于今河南登封地区。
陟:攀登,上升。
绝壁:陡峭的悬崖。
曩:过去,从前。
目存迹:通过回忆来追溯过去的经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阳翟县城凝嵩亭》,描绘了诗人从凝嵩亭向西北眺望嵩山的景象,引发了对过去登大室山的回忆。"陟彼已不浅"表达了攀登之高,而"坐此安能知"则流露出对过去的感慨,不知当时的情景能否完全理解。接着,诗人想象现今有人仍在绝壁之下,只能看到前方险峻的山峰,这与他昔日的经历并无太大差异,只是通过眼前的景色来追溯往昔的足迹。

整首诗以凝望嵩山引发的怀旧之情为线索,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梅尧臣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点。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八月十五日夜森比德堡对月

祆庙园楼百仞高,梵钟清夜吼蒲牢。

见闻是处驼生背,官职无名马有曹。

明镜喜人增白发,奚囊搜句到红毛。

冰轮何事摇沧海,去作长天万顷涛。

(0)

宝应道中

篷底推窗透夕晖,春寒草色滞芳菲。

远疑翔鹭孤帆饱,浓爱堆鸦老树肥。

驿路摧残知贼退,湖波吞吐觉堤危。

频年泽国悲鸿雁,上策治河自古稀。

(0)

瑞安道中

山椒聊税驾,竟日雾迷漫。

我有穷途哭,人嗟行路难。

叱牛怜子母,对竹觊平安。

苦羡庞眉叟,茅檐春酒欢。

(0)

雨中杂诗寄路访岩

春老余寒入被池,阴阴城阙曙钟迟。

名心渐逼亲衰后,豪气难销酒熟时。

避客性如羞舞鹤,佣人味似已删诗。

此怀祇取奇书遣,遮莫飞花下故枝。

(0)

游百花洲·其四

老柳如僵立,何年插小池。

迎风低散缕,拂水卧生枝。

自得萧闲趣,偏多倔强姿。

如何经劫火,飐冉似当时。

(0)

台疆杂感

昔年作尹海东头,宫阙金银发隐忧。

眼见蛟龙营窟宅,从今域外问谁收。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