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东坡论茶墨,貌虽不同取同性。
苟其气味本相合,黑白异质庸何病。
妙哉五君子之图,雅得诗人善比兴。
交柯镂蕊纵殊致,如婴在齐侨在郑。
停云寓意诏后人,艺林继者多优孟。
儒臣文笔为写生,乃得一脉曹溪正。
每读鲁论增慕思,何当佐予以为政。
昔日东坡论茶墨,貌虽不同取同性。
苟其气味本相合,黑白异质庸何病。
妙哉五君子之图,雅得诗人善比兴。
交柯镂蕊纵殊致,如婴在齐侨在郑。
停云寓意诏后人,艺林继者多优孟。
儒臣文笔为写生,乃得一脉曹溪正。
每读鲁论增慕思,何当佐予以为政。
此诗由乾隆皇帝所作,名为《五君子歌题张若霭画》,以五君子图作为题材,借物喻人,表达对五君子品德的赞美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五君子的特质与自然界的植物相联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在形式的差异。
首句“昔日东坡论茶墨”,引用苏轼的言论,引出关于品性和本质的讨论,暗示五君子图中的形象虽有差异,但其内在精神是相通的。接下来的“妙哉五君子之图”表达了对这幅画作的高度评价,认为它巧妙地体现了诗人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
“交柯镂蕊纵殊致,如婴在齐侨在郑”两句,通过描绘植物的不同形态,进一步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之间的关系,即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内在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婴在齐”和“侨在郑”都是比喻,分别指代不同的个体或情境,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与适应性。
“停云寓意诏后人”一句,通过“停云”这一自然景象,寄托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从五君子身上学习到高尚的品德和坚韧的精神。最后,“艺林继者多优孟”表达了对后世艺术家的期许,希望他们能继承并发扬这种艺术精神。
“儒臣文笔为写生,乃得一脉曹溪正”两句,将艺术创作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强调了艺术作品应当反映真实、正直的价值观,如同曹溪(佛教圣地)的正道一样,引导人们向善。
“每读鲁论增慕思,何当佐予以为政”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经典《论语》的敬仰之情,并希望能够像孔子那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社会,实现政治上的清明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五君子图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理想,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化领袖的深厚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