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冈出较迟,露立意何为。
但是中秋月,那无即景诗。
看从峰口吐,延得树头移。
塞景清如此,秋思动者谁。
东冈出较迟,露立意何为。
但是中秋月,那无即景诗。
看从峰口吐,延得树头移。
塞景清如此,秋思动者谁。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站在东冈之上,凝望那轮缓缓升起的明月,思绪万千。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诗人捕捉到了月光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微妙互动,以及这种景象所引发的深沉情感。
首句“东冈出较迟,露立意何为”,以“东冈”作为观察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等待的意味。露立,既指露珠在月光下的闪烁,也暗含诗人独立思考的姿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静默与深思。
接着,“但是中秋月,那无即景诗”表达了对中秋月的独特情感。中秋月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文化象征,承载着团圆、思念等丰富意义。诗人认为,面对如此美景,自然会激发创作的灵感,即景生情,即景成诗。
“看从峰口吐,延得树头移”生动地展现了月光逐渐照亮山峰与树木的过程,仿佛是时间的流动,也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传递。这不仅是一幅视觉画面,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最后,“塞景清如此,秋思动者谁”将视角拉回,强调了环境的清寂与内心的触动。塞景,即封闭或阻塞的景色,这里用来形容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纯净。秋思,既指秋天特有的思绪,也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是谁的心绪被这样的景色所触动?这个问题既是自问,也是对读者的引思,鼓励人们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共鸣与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深邃,以及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珊瑚香点胭脂雪,芙蓉帐压春云热。
明朝早弄灯前月,潋滟九霞碧藕折。
璇杓高耸婺女明,金波漾晓辉郎星。
赤琼曲里长眉青,头上更有瑶池君。
六九五十四东风,西蟠桃花花未红。
鸣鸾鼓玉声玲珑,绿毛蒙茸莲水龟。
媥斓五色人间稀,春多瑞叶不敢飞。
冰壶光满鱼龙转,笑中低舞玉钗燕。
明年今日长秋殿,安舆入侍金桃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