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五》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0)
注释
乱离:战乱。
弃:遗弃。
弱女:弱小的女孩。
破冢:荒坟。
割:割舍。
恩怜:怜悯。
宁知:谁能料到。
效:模仿。
龟息:乌龟般的屏息。
三岁:三年。
号:悲泣。
穷山:穷困的山区。
长生:长寿。
定可学:或许可以学习。
当信:应当相信。
仲弓言:仲弓的话(可能指某人的教诲或典故)。
支床:支撑床榻。
竟:最终。
不死:未死。
抱一:怀抱信念。
无穷年:无尽的岁月。
翻译
战乱中遗弃了弱小的女孩,她在荒坟边割舍情感寻求怜悯。
谁能料到她会像乌龟一样屏息忍耐,三年来在穷山中悲泣求生。
长寿或许可以学习,应当相信仲弓的话。
支撑床榻的她最终并未死去,怀抱信念度过无尽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同情心。诗中通过对古书《山海经》的阅读,引发了作者对于古代风俗及现代社会现象的联想。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社会伦理道德沦丧的景象。"乱离"指的是混乱无序的离散之情,"弃弱女"则表现了对弱者的不仁弃置;"破冢"是指古人墓葬被毁,而"割恩怜"则意味着亲情与同情心的断绝。作者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崩溃的愤慨。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这两句中,“宁知”表达一种设想或假设,“效龟息”则是说像乌龟那样隐居休息,“三岁号穷山”则是在表现连续三年在贫瘠的山中悲鸣。这两句传递出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内心宁静世界的向往。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这里,“长生”指的是长寿或永生,“定可学”则是说一定要去学习或追求,"当信仲弓言"中“仲弓”可能是一位古代的长寿之人,而“当信”表示应该相信他的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长寿和智慧的渴望。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支床”意指靠在床上,“竟不死”则是说虽然病重但仍未逝世;“抱一”可能意味着紧抱住某种希望或信念,而“无穷年”则是永远的岁月。这两句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珍视,以及面对困境时坚持希望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山海经》的阅读,苏轼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西梁大风

晓发秦淮棹,西风此再游。

春惊沙岸柳,梦落野田鸥。

采石风翻雨,梁山浪没舟。

江神莫相戏,久矣任沈浮。

(0)

赠守安诗

高卧沧江有逸民,夷犹养得百年身。

青山白水自邻里,霁月光风共主宾。

醒眼看人浑弄拙,素心随份独全真。

悠然一段安闲意,疑是羲皇以上人。

(0)

和外子留别南安士绅原韵二首·其一

十年京国荷传薪,初领河阳一县春。

治谱当年能继志,循声此日果超伦。

幸留棠荫称廉吏,好课楹书启后人。

柳色青青无限意,骊歌竞唱惜抽身。

(0)

观赏芍药

满园春色趁东风,鹤发童颜白映红。

芍药盛开形势好,老人心亦与花同。

(0)

重游西湖杂写十四首·其四

停匀明媚本天生,贴锦簪花绰约成。

今日新妆除旧染,红旗碧宇更倾城。

(0)

晓因逝世一周年告慰七首·其六

自君之逝不胜哀,去傍生公说法台。

忍泪移情循正路,希心换骨脱凡胎。

犹多体力能劳动,得似童年可剪裁。

五愿英灵加鼓舞,休言老朽已非材。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