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京国荷传薪,初领河阳一县春。
治谱当年能继志,循声此日果超伦。
幸留棠荫称廉吏,好课楹书启后人。
柳色青青无限意,骊歌竞唱惜抽身。
十年京国荷传薪,初领河阳一县春。
治谱当年能继志,循声此日果超伦。
幸留棠荫称廉吏,好课楹书启后人。
柳色青青无限意,骊歌竞唱惜抽身。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浣芬所作的《和外子留别南安士绅原韵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离别时对南安士绅的深厚情感与感慨。
首句“十年京国荷传薪”,描绘了诗人在北京度过了十年时光,期间肩负着传承知识与文化的重任。接着,“初领河阳一县春”则转而描述诗人初次担任河阳县令的情景,春天的生机勃勃与新官上任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治谱当年能继志,循声此日果超伦。”这两句赞扬了诗人治理地方的能力与成就,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志向,更在今日超越了常人,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幸留棠荫称廉吏,好课楹书启后人。”诗人庆幸自己能够留下清廉的名声,并通过教导后人,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这里运用了“棠荫”这一典故,象征清廉官员的庇护与影响。
最后,“柳色青青无限意,骊歌竞唱惜抽身。”以柳树的青绿与骊歌的哀婉,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青青的柳色寄托了无尽的情感,而骊歌的竞唱则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有对未来责任的期许,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官员的使命感与人文关怀。
清源古名郡,守土宜择人。
胡为不才者,两载乘朱轮。
政拙岁多旱,民愁眉日颦。
赖兹淳厚俗,容我老病身。
乞祠竟不允,易郡俄得邻。
雅怀上冢愿,偶有还乡因。
宾僚共呼酒,肴蔌嘉且新。
展饯选士场,语离庚伏辰。
清风屡吹衣,暑雨微洒尘。
骊驹沸盈门,鹦鹉飞入唇。
我亦重惜别,不辞劝酬频。
诸君如神鱼,行奋六六鳞。
学士倍登瀛,郡符同治秦。
我如倦蜚鸟,野性难笼驯。
旧巢寻故山,一枝老荆榛。
官居类邮传,谁能久相亲。
但愿各勉力,相期作纯臣。
忆昔江东会众仙,诗筒来往走山川。
造楼游戏偶成凤,炼石辛勤同补天。
堪叹交游隔生死,尚馀文字带芳鲜。
欲收膏馥增前集,舶使新诗自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