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塔》
《西塔》全文
宋 / 孙应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忆昨慈恩登绝顶,今朝眼界更分明。

飞檐高泻银河水,隔岸遥传宝铎声。

翥凤呈辉看欲下,浔龙露角望尤勍。

凌风好向蓬莱去,一片香云绕足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
sòng / sūnyìngfèng

zuóēndēngjuédǐngjīncháoyǎnjiègèngfēnmíng

fēiyángāoxièyínshuǐànyáochuánbǎoduóshēng

zhùfèngchénghuīkànxiàxúnlóngjiǎowàngyóuqíng

língfēnghǎoxiàngpéngláipiànxiāngyúnràoshēng

注释
忆:回忆。
慈恩:慈恩寺。
绝顶:山顶。
眼界:视野。
分明:清晰。
飞檐:屋檐翘起。
银河水:银河倒映。
遥传:远远传来。
宝铎声:钟声。
翥凤:展翅飞翔的凤凰。
露角:露出龙角。
尤勍:特别威武。
凌风:迎风。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香云:香气缭绕的云。
绕足生:环绕脚下。
翻译
回忆起昨日在慈恩寺登顶的时刻,今日的眼界更加清晰开阔。
飞檐仿佛倾泻银河之水,对岸传来悠扬的钟声如珍宝摇曳。
展翅飞翔的凤凰光芒四射,似乎要降落,江中的蛟龙露出龙角,显得格外威猛。
我渴望乘风直上蓬莱仙境,脚下环绕着一片香气缭绕的云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登山者在登顶后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深刻体验。诗人通过“忆昨慈恩登绝顶”开篇,表达了对往昔攀登之举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达到心灵净化的过程。

“今朝眼界更分明”则是说经过昨日的攀登,今天诗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更加清晰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觉醒或顿悟。

接下来的“飞檐高泻银河水,隔岸遥传宝铃声”描绘了一幅仙境图画。飞檐指的是山峰间耸立的建筑物,如寺庙塔院之类,而“高泻银河水”则是对天空中银河(即银河、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河”)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造景观交融的美好感受。隔岸传来的宝铃声,更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翥凤呈辉看欲下,浔龙露角望尤勍”中的翥凤是指凤凰一类的神鸟,而浔龙则隐喻着山峰的蜿蜒曲折。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高远之境与神秘力量的向往。

最后,“凌风好向蓬莱去,一片香云绕足生”中,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岛,诗人表达了想要乘风破浪、前往理想之地的愿望。而一片香云绕足,则让人联想到仙境中祥瑞氛围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神话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尚的主题。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宋代词风的一种体现,透露出作者孙应凤深厚的文学功底与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孙应凤
朝代:宋

孙应凤(?~一二六一),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调德化县尉,迁将作监簿。景定二年知江阴军,卒。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清乾隆《德化县志》卷二。今录诗六首。
猜你喜欢

赠同省访别

咳唾相闻地,江湖各一天。

所思无物似,此去有人怜。

身远何能近,心宽自觉便。

难言知几许,回首意茫然。

(0)

送清坚老人宰辰阳四首·其三

却背五城关,旁连七宝山。

楚臣经夕宿,汉代入辰湾。

花县成阴了,桃源觅路还。

功名归晚节,矍铄上清班。

(0)

敕局同年相饯是日谢遣婢子春饶者还其家同年大不然之共怅然也

已恨此身多,将如之子何。

自甘吾潦倒,真恐汝蹉跎。

身老便孤睡,家贫喜自歌。

辎軿他日见,各想旧婆娑。

(0)

次韵德裕纪梦·其一

十年黄鹄山南寺,汲水煎茶识大苏。

忽作辽天惊鹤去,同堂谁念老申徒。

(0)

闻辛幼安移漕京西

孤鸿茫茫暮天阔,问君章贡何时发。

去年不得一字书,今日又看千里月。

向来人物推此邦,至人不死惟老庞。

请君剩酿蒲萄酒,为君酹渠须百缸。

(0)

答陈涣见赠

好学有如此,肯来从我游。

閒名知未谢,老面不胜羞。

政复勤三上,行当让一头。

寒鱼在沮洳,纵有不须求。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